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论文 » 正文

民族健身操的生态文化审视

2021-4-9 | 生态文化论文

作者:李晓通 张予云 单位:文山学院体育系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我国少数民族认识到自身生存利益和生态环境之间广泛而复杂的联系,自觉形成了浓郁的生态意识,创造了丰富的民族生态文化,不断提升民族生态文明素养.在这种生态环境中形成的民族传统体育既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强大的吸纳力和兼容性,具有显著的生态文化特征.民族健身操是我国少数民族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在特殊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结合国家民族体育政策和现在流行的一些时尚体育文化元素发掘整理而成的一种新型表演性有氧健身操类运动项目,也是在“操乐”化的民族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以“操”化民族舞蹈基础动作为主的身体练习,主要包括民族体操、健身操和韵律操等[1].为达到全面健身的目的,民族健身操在形成过程中积极吸纳了健美操、艺术体操及现代舞蹈等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和思想,实现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健身操体育性的直接表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扬弃,不断自我完善,形成了独特地民族体育文化.因此,在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开发重点传承的相关政策影响下,从生态文化的视野综合审视民族健身操对其未来发展和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扬及民族体育生态文明的进步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民族健身操的生态文化特质

民族健身操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体育文化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不断演变的结果,除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的固有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与体育文化的动态和谐及巨大的民族文化张力,反映了人们文化生态意识的复苏,具有典型的生态文化属性.

1.1民族健身操是健美操与民族舞的交汇演变

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都在不停地循环代谢,这种循环与代谢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就是交汇消融与演变,具有一定的生态性和时空特征.民族健身操通常被认为是操和舞交汇演变的新运动项目,是民族传统舞和现代操的完美结合与呈现,是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典范,是现代性对传统的一种唤醒与激励,是用“操”的规则及思想荡涤民族传统舞中的迷信糟粕成分,它虽然采用了操的节奏但又不失民族舞的神韵,基本保留了民族传统服饰和音乐的风格,摈弃了复杂抽象、综合虚幻、类别多样的舞台和舞蹈艺术[2],塑“舞”成“操”,化繁为简,寓古于今,综合展现.民族舞是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而健美操只是后工业时代西方社会群众体育的产物,反映了西方人的健身方式.操与舞的融合本身就是民族文化进步的体现,事实上,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较为原始的分类中,操也常隐匿在舞中,而且内涵更丰富,这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各民族地区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特质的差异及分类视角的不同,民族健身操也常被称为民族健身健美操或民族健身操舞.由此看来,民族健身操的形成是操与舞交融的结晶,是以民族健身为目的,用操对民族传统舞进行的梳理与规范,同时也是民族舞向操类运动项目的延伸和拓展,实现了用民族传统舞的基本动作把操类运动的思想具体化.因而民族健身操形成的过程也是两种文化特质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交汇与演变的过程,具有显著的生态文化属性.

1.2民族健身操是民族体育和现代表演艺术的综合呈现

民族体育和现代表演艺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但并不是代表两个毫无关联的领域,体育达到艺术的高度方能表现体育的魅力,艺术如果用体育的方式表达亦能表现艺术的风范.表演类的体育项目是体育中的艺术,也是表演艺术中的体育.民族健身操是体育中的艺术,在传统意义上则应是艺术中的体育,因此,民族健身操是一种综合了体育与艺术的运动健身项目,是一种以体育为表现形式的民族艺术,应从体育与艺术的双重视角综合审视,二者的交合也展示了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生态美.民族健身操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并非是以耗费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相反,它还是一种健康而具美感的文化形态,更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美的追求,提升人们的生态文化素养.初级阶段的民族健身操主要是以体育的形式表现其艺术特质,在充分发挥体育功能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艺术的展现.事实上,从体育的视野开发民族健身操更加客观,也易于操作,而从艺术的角度则显得比较抽象,无从下手.当民族健身操取得较大的发展之后就具有更明显的艺术性,就更应侧重于对其艺术层面的审视,但也无法否认它作为运动项目的健身功能.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从体育和艺术的双重视角综合认识民族健身操,正确理解它在文化构成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属性和现代舞台表演艺术的特质.这种随时空变化而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与特质的逐步演变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民族健身操的文化内涵本身也应看作生态文化的构成部分.

2民族健身操运动的文化生态属性

文化生态是指文化群体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发展特征,注重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和谐,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互作用来研究民族文化的产生及发展的规律与模式.民族健身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缩影和具体表现,它在民族生存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被烙上民族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双重印记,具有明显的文化生态学特征.

2.1地域规定性表现出的文化自然生态属性

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在体育领域中的呈现,是人类身体活动方式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筛选转化的结果,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联系,具有自然生态的依从性.各民族构建自己的文化信息系统显然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蓝本,这不是人类的选择,而是人类生物属性规定的结果,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并不断从自然中获得能量的前提和基础.[3]在不同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其个体集群方式的多种选择,也决定了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但这些都不可能脱离生态系统.在生态学视野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解构后呈现出采集渔猎型、畜牧型和农耕型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些类型又可以拆分出不同的亚型.在这些不同类型体育文化支配下的民族健身方式和体育发展趋势必将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这就成了民族体育的基础.我国少数民族多居住在高山、谷地、草原地区,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域封闭,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形成各自不同但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使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与品格.因此,少数民族文化必然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这也注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姿多彩,风格各异,但发展速度却十分缓慢.所以,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孕育出的各具民族特色的健身操也必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和绚丽多姿的外在形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