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问题论文 » 正文

完善乡镇银行金融生态问题

2021-4-9 | 生态问题论文

作者:贾蕊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6年12月,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决策层和理论界都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破解农村资金瓶颈寄予了厚望,但目前众多的研究已表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制约[1-6]。本文拟在金融生态理论指导下,探讨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成立的村镇银行在金融生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生态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

金融生态最早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提出。目前,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仍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生态不是指金融业内部的运作,而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来比喻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7-8]。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生态是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就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系统一样[9]。还有学者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各类金融活动主体(资金供应者、资金需求者和金融中介机构)之间、金融活动主体与其外部生存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10]。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范畴应该涉及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生态调节等三个方面,它涵盖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法律法规、社会信用体系、中介调控体系等方面内容(见图1)。

二、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存在问题分析

(一)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主体竞争性不足且竞争力不强

金融生态主体是金融生态的核心。从金融生态主体看,村镇银行存在着发起人条件要求严格、资金不足与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1.发起人门槛制约着村镇银行的成立,造成村镇银行数量有限,竞争性不足自2007年3月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已成立的村镇银行达到148家(2007年成立19家,2008年新增70家,2009年新增59家),但这样的发展速度与设立村镇银行的工作计划要求相比,仍然相距甚远。按照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到2011年年末,全国应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按照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出资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唯一股东或最大股东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或股份总额的20%。目前,村镇银行的设立处于“两头热中间冷”的状态。当地政府为了经济发展获得金融支持,急需在当地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赚钱效应,让民营企业跃跃欲试,参股意愿强烈;但是发起人这一瓶颈问题,却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在缺乏社会认同,吸储难度较大;贷款需求旺盛,可贷资金不高;税收压力较大,政策扶持较弱;人力资源不足;无法发行银行卡,客户只能拿着存折办理业务;客户通过村镇银行汇款,还要转借第三方通道等问题的制约下,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的积极性不高,大中型银行对成立村镇银行兴趣淡薄(见表1)。以河南省已成立的7家村镇银行为例,其发起人多是外地商业银行,如浦发银行、莱商银行、包商银行、广州农商行等,而城市商业银行组建村镇银行多是为了实现异地扩张(见表2)。

2.资金瓶颈制约着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刚进入农村市场,规模小、网点单一、业务种类有限,缺乏品牌效应,吸储难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截至2009年6月,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8万亿元,而同期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为130亿元,仅占0.022%。同时由于村镇银行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因此只能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但向当地银行拆借成本又太高。在资金来源受限的条件下,村镇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信贷资金较为有限,加之在正规监管之下的必要成本支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信贷资金投放非常有限,制约了其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1]。以成立1年的安徽凤阳利民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09年5月24日,存款余额9315万元,贷款余额7729万元,贷存比高达83%,已经超过《商业银行法》规定的75%的比例。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农户经营性贷款为14308亿元,而村镇银行发放的总贷款余额只有90多亿元,按农户贷款比例为40%计算,村镇银行发放的农户贷款在我国农户经营性贷款中仅占0.25%。

3.人才短缺制约着村镇银行竞争力的提高《规定》要求村镇银行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关经济工作8年以上(其中从事银行业工作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大多数村镇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基本能满足要求,但一般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11]。以安徽凤阳利民村镇银行为例,该行的18名工作人员中,董事长、行长、副行长3名高管和综合办主任拥有中级职称和多年金融工作经历,基本符合要求,但其他的14名员工中由应届毕业生、退伍军人、公司职员构成,员工整体从业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高。同时,由于农户数量多且居住分散,村镇银行又大都设在县城(市区),信贷人员的数量就显得非常不足,增加了吸储难度和信贷风险。以吉林省的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为例,该行2007年7月共有12人,其中信贷员4人,而他们面对的是14个乡镇的36万农民,最远的距磐石市100公里。该行的负责人估算,村镇银行信贷员至少得有30人、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信贷员,才有一定的竞争力,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

(二)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的重要保障。从金融生态环境看,村镇银行存在着社会认知度不高、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的制约因素。

1.缺乏社会认知,难以吸收社会存款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虽然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社会认知度仍然不高。据调查,有近30%的被调查者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客户存在风险疑虑,经常有人咨询其“是否为私人开办的银行,能否长久开办下去”。许多居民和村民认为“村镇银行是杂牌”,“有钱老板开的”,担心“存钱被卷跑了怎么办”,因而“不敢贸然去存款”。甚至有居民认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国外一些银行都破产了,万一这个村镇银行也破产了,存进去的钱怎么办”。缺乏社会认同,造成村镇银行吸收存款非常困难[12]。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东吴村镇银行为例,该行2008年末存款余额为15347万元,其中对公存款13292万元,主要是地方政府及股东帮助协调的存款,储蓄存款余额仅为2055万元,仅占全部存款的15.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