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乡村经济论文
本文作者:赵新平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
一、庙会的传统祭祀活动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大白水村庙会,即四月初七由大白水村举办的土圣寺庙会,土圣会庙会习惯由周边的串道、卫村、麻港、南庄头、卫家庄、阎庄、大白水七村轮流举办。会期一般为7天,庙会期间,本村村民和附近村民定要到寺庙祭祀叩拜,献上精心备制的“厚礼”。庙会的祭祀活动源自古代农业社会村民对神灵的崇拜祭祀活动。新年伊始,人们敬神以求平安;农稼之时,人们求神以祈丰年;天灾人祸,人们盼神予以解除;生老病死,人们请神来保佑;就连打仗,人们也请神来帮忙。比如,公元前684年,齐师伐鲁,鲁庄公曾把“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55作为战胜齐国的条件之一。当代乡民进行祭祀活动,主要为的是祈求家人平安、儿孙满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即使外地工作的人,也定要回村进香拜神,求签问卦。祭祀活动既满足了村民精神寄托的需求又消耗了大量的祭祀物品,客观上为村民提供了从事祭祀物品加工供应等多种方式增加村民收入的机会,拓宽了村民通过从事非农产品加工、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的途径,给村民带来了经济利益,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以村民庙会祭祀不可缺少的三牲、干鲜果、食油、糕点、糖果、茶饮、香料、蜡烛、爆竹、各色纸张、布帛、金箔、吉祥物等祭祀物品的加工供应为例,说明祭祀活动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纯农产品类如水果、蔬菜、糕点、粗布等的供应,可促进村民从事瓜、果、蔬菜等作物种植,糕点、粗布等物品的加工,不仅满足了庙会期间寺庙招待香客、村民招待来访亲朋、餐饮部门招待顾客的需求,而且也使村民在从事传统大田粮食作物种植之余,可以发展其它多种经营,通过辛勤劳动,为家庭生活增添一笔额外的收入,这就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祭祀用品交易频繁,客观上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走上特色化、商品化道路。由于庙中昼夜不停地焚香祭拜,使祭祀用的香料、蜡、各色纸张、糕点、糖果等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时村民可以投入一定的财力,购进原料,组织人员自行加工生产,然后将产品拿到庙会市场上去出售。不少村民以家族为单位从事各色纸张、肉食、糕点、糖果等的个体加工生产,其产品价格便宜,不仅供应庙会期间的小食品市场,而且还可以常年性的供应周边其它村的小食品市场。可见庙会祭祀活动既为村民提供了从事多种非农产品加工生产的机会,使村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农村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村经济,有助于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再次,对于祭祀所需的村民无条件加工生产的物品,如特制供品、专用香料,就得靠商贩从其它县区购入。因庙会多举行于春末夏初的农闲时间,一些较有商业头脑的村民便会充当贩卖商从外地购进所需货物,这些货物大多价格低廉,村民虽然增加了路费,但仍可获得可观利润。再加上这些商人更了解农村市场需求,往往在购入某些主要商品的同时还会连带购入其他多种商品,如主要购入香料的商人还会购入针、线、剪刀、菜刀、鞋子、帽子、袜子等其他较为廉价而又实用的商品一起在庙会上出售①,这样,既丰富了庙会商品市场,又使村民赚到了钱,鼓足了腰包。
庙会举行祭祀活动,大量的香客前来许愿、还愿、求神赐福,因而带来了丰厚的礼品或留下金额巨大的布施金,这就增加了寺庙的经济收入,壮大了寺庙经济实力,不仅有助于寺庙的重修扩建,而且有助于寺庙利用充足的资金为寺庙所在地区公共事业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乡村经济振兴创造前提条件。由于当代庙会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已不再是单纯的宗教人士,而主要变成思想觉悟较高的已卸任的党员干部或村里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老者、能人,这样使庙会收入的香火钱除了部分用于必要的寺庙修缮外,另一部分可用于进行多项乡村公共活动。每次庙会过后都会组织一个捐助活动,给本村和附近村里的鳏寡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有时还赠送食油、白面、白糖、糕饼、粗布等寺庙里日用过剩的物品;对于附近村里的特困户还提供以房产作抵押的无息贷款,帮助他们从事小本买卖,实现自力更生;庙里每年还要拿出一笔款项用于资助贫困儿童上学;为村庄修筑道路、修建农业灌溉设施、购买防护林树苗等,可以说为村民做了不少好事。庙会的香火钱逐渐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趋势发展,成为民间集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庙会将宗教积德行善的信念与现实中扶贫济困结合起来,为地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做成了一些地方政府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2]108-109。庙会通过祭祀活动将宗教提倡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信念与现实中的扶贫济困切实结合起来,促进了乡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庙会虽以求神拜佛的宗教活动为其源头,但使庙会形成规模并经久不衰的决定性因素却是经济活动[3]44。正是这些经济活动,使庙会以它独特的形式对乡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
二、庙会的商品贸易活动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庙会也是一个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庙会期间,商业和有关的服务行业营业额陡增。”[4]3庙会商品贸易活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传统祭祀活动的影响。庙会举行祭祀活动,本村及周边乡村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贩夫走卒也从四面八方汇聚此地。庙会市场上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平时买不到的、卖不掉的都可以在此时找到卖主、买主。同时,由于庙会在一年之内是固定的一次,对于终日在田间劳作,无暇进城购物的村民来说是难得的购物机会,因而四邻八乡的村民大多会赶来参加庙会的商品贸易活动,客观上为当地的旅馆业、餐饮业、特色小吃、水果销售业等行业带来了大批消费人群,从而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乡村庙会商品贸易活动多以民间贸易为主。庙会市场上出售的商品主要是中下层消费者需要的中低档生产、生活用品,这些商品技术含量不高、更新换代较慢,但结实、耐用、价格便宜,可以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适合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民与市场的联系日渐密切,村民大都积极参加商品贸易活动,但乡村传统的集市贸易难以满足村民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商品贸易市场,从而促进庙会活动的开展。同时庙会活动对乡村店铺的经营管理者也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使他们在外来激烈竞争的推动下,提高商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缩短商品更新换代时间,促使乡村商业经营者逐步走上多渠道经营,多元化发展,更全面、更周到地服务乡村。近几年,庙会市场上交易的商品种类日渐丰富。乡村庙会不仅仅局限于乡村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传统用品的供给,适应生产、生活现代化的发展,许多自动化、电动化的商品也进入了庙会市场,使商品贸易开始跨出狭小的地域范围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为乡村经济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大白水村庙会上的商品种类为例:生产工具类,除了农业生产所需的铁锹、长中短柄锄头、木耙、镰刀、耕犁、长短扁担等较为原始的生产工具外,又新增了简易播种机、小型耕耘机、自动喷雾器、三四轮拖拉机配件等,这些现代化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生活用具类,除了铁斧头、铲刀、菜刀、砂锅、塑料盆、桌椅等传统日常用品外,出现了自动刮削器(厨房用具)、自动擦玻璃器、手动小型缝纫机、各类型厨房换气扇、电动打浆机、卧式电风扇、台式电风扇、电磁炉、电饭锅、煤气灶具、摩托车、电动车等较为现代化的商品。这些商品在便捷乡村生产、生活的同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了城乡差别。籽种类,除了传统农业作物的种子如玉米、粟、马铃薯、高粱、花生等外,还出现了新引进的美国豆、日本豆等高产作物,以及草莓、西红柿、青椒、茄子、苦瓜、菜花等对温度要求较高的瓜、果、蔬菜的种子,并且卖者配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教授种植技术,指导农民兴办各类瓜、果、蔬菜大棚,使农业经营不再局限于传统大田粮食作物的种植,而是朝着农业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