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本文作者:吕文丽 单位:河南电力职工大学
1长三角区域简介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的简称,在地里位置上来说,具体是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面积约为5万平方千米左右。该区域主要包含上海、江苏、浙江三省(直辖市)的部分或全部区域,重点是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该区域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
2长三角区域对外贸易回顾与分析
长三角区域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编制的历年《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的统计项目——“各地区进出口总额(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分)”中反映出来。以2009年(2010年,括弧内数据为2010年数据)该年鉴的此项目数据为例,上海、江苏、浙江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依次为13604208万美元(17325476万美元)、20735942万美元(28144865万美元)、14767376万美元(20094364万美元);而2009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依次为120161181万美元(157775432万美元)。依次计算出,上海、江苏、浙江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到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1.32163%(10.9811%)、17.25677%(17.83856%)、12.28964%(12.73605%),综合上海、江苏、浙江的数据可以看到,长三角区域对外贸易总额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40.86805%(41.55571%)。下面我们就结合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数据和上海、江苏、浙江地区的统计年鉴数据,对长三角对外贸易的特征、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2.1上海地区对外贸易特征、趋势分析
通过查阅上海地区历年统计年鉴,我们得到上海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数据,将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上海地区对外贸易自样本调查起点(2000年)开始,基本处于稳步上升趋势(2008~2009年除外),且上升势头有逐年加快的趋势。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上海地区对外贸易的破坏性影响在2008年显现,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后,该地区对外贸易总额止跌回升,目前已经成功实现逆势上升。上海地区对外贸易,对亚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始终占据其出口总额的头把交椅;对欧洲、美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则稳居二三位。对欧洲、美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差距较小,对亚洲地区的出口总额与欧洲、美洲地区的出口总额相比,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对非洲、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出口总额与对前三位区域(亚洲、欧洲、美洲)的出口总额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相关统计年鉴未提供该地区对外贸易明细项数据,仅提供了大框架类贸易数据。基于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地区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它们依次为: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其它。其中一般贸易发展呈现小幅下滑的态势,截至2010年年底,该年全年的一般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58%左右;在此同期,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呈现小幅上升的态势,截至2010年年底,该年全年的进料加工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39%左右;在此同期,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发展呈现小幅徘徊的态势,截至2010年年底,该年全年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左右;其他贸易所占比重过低。
2.2江苏地区对外贸易特征、趋势分析
江苏地区对外贸易自样本调查起点(2002年)开始,基本处于稳步上升趋势(2008~2009年除外),且上升势头有逐年加快的趋势。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江苏地区对外贸易的破坏性影响在2008年显现,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后,该地区对外贸易总额止跌回升,目前已经成功实现逆势上升。江苏地区对外贸易,对欧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始终占据其出口总额的头把交椅;对亚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则稳居第二位;对欧洲地区、北美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居于第三集团;对东盟、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居于第四集团。每一集团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集团内部差距则明显较小(尤其是第三集团内部几乎没有差距)。从对外贸易商品种类来看,江苏地区对外贸易商品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主要包括: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在逐渐降低,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在逐渐提高。截至到2010年年底,当年初级产品所占对外贸易的比例为1.62%;工业制成品所占对外贸易的比例达到98.38%。在工业制成品中,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这两项成品所占该地区对外贸易的比重分别依次稳定在6%、13%左右;杂项制品呈现出下滑的态势,其所占该地区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经从最初的32%(2000年)下降到17%(2010年);机械及运输设备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所占该地区对外贸易的比重已经从最初的37%(2000年)上升到60%(2010年)。
2.3浙江地区对外贸易特征、趋势分析
浙江地区对外贸易自样本调查起点(2004年)开始,基本处于稳步上升趋势(2008~2009年除外),且上升势头有逐年加快的趋势。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对浙江地区对外贸易的破坏性影响在2008年显现,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后,该地区对外贸易总额止跌回升,目前已经成功实现逆势上升。浙江地区对外贸易,对亚洲、欧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始终处于其出口总额的第一位;对北美洲地区的出口总额则稳居第二位;对其他地区的出口总额居于第三位。其中对亚太经合组织的出口总额基本占到该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对欧洲的对外贸易也集中在对欧盟国家展开。每一集团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集团内部差距则明显较小。从对外贸易商品种类来看,浙江地区对外贸易商品分为四个层次(按照出口总额和聚类),它们依次为: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高新技术产品,农副产品及其他。其中机电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在迅速提高,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在逐渐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有所提高;农副产品及其他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小幅下挫。截至到2010年年底,当年机电产品所占对外贸易的比例为40.59%;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所占对外贸易的比例为12.77%;织物及制品所占对外贸易的比例为12.75%;高新技术所占对外贸易的比例为7.56%;农副产品所占对外贸易的比例为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