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问题论文 » 正文

我国文化生态问题研究阐述

2021-4-9 | 生态问题论文

作者:马菁

随着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学从一门自然科学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具有普适性的整体性思维方式,被不断地吸取到其他学科建设中,并形成了以生态学为中心的学科群,如教育生态学、媒介生态学、金融生态学、政治生态学、心理生态学等。文化生态学也是其中的一种。以生态学的方法为指导研究人类文化,国内学术界目前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著作,本文拟对此作一综述。

一、关于文化生态的基本理论问题

学术界关于文化生态问题的研究,开端于对文化生态概念的界定及概念所涉及的若干基本理论层面。

1.关于文化生态的涵义

“文化生态”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于1955年首次提出,并倡导成立专门的学科,其目的在于“解释那些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独特的文化形貌和模式的起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在借鉴斯图尔德的观点基础上,对文化生态的内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解读,主要有以下两种认识:(1)文化生态是指影响文化产生、发展、变化的外部复合生态环境。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书中指出:文化生态学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一种学说。所谓文化生态系统,是指影响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生计体制,社会组织及价值观念等变量构成的完整体系。它不只讲自然生态,而且讲文化与上述各种变量的共存关系。[1]邓先瑞认为:人类与其生活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网络体,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与其生存空间的环境及其变化相依相伴,“文化”与“生态”早已结缘,难舍难分,探明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即是当今说的文化生态的内涵。文化生态学是以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一门学科。显然,人类赖以生存、文化得以生成的环境,不是单纯的自然因素,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因素,而是自然背景下经过人类长期活动而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揭示该复合生态系统与文化系统的关系是我们长期的任务。[2](2)文化生态是各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动态系统。随着生态学方法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及人们对文化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不仅外部的复合生态环境与文化之间存在着有机关联,且文化内部间各种文化类型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性同样影响和制约着文化整体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文化生态的概念呈现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含义。如方李莉认为,她所指的“文化生态”,除了有斯图尔德所提到的“文化生态”这一层含义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以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的概念,把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而正是这样互相作用的方式才使得人类的文化历久不衰,导向平衡。[3]刘春花认为,文化生态是指特定文化各构成要素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是一个较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概括而言,文化生态包括文化的外部生态秩序和内部生态秩序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文化同社会其他方面相互协调,形成文化的外部生态秩序;文化自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也相互协调,使各种文化样式、文化板块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并形成一定的张力,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形成文化的内部生态秩序。文化的内部生态秩序是文化功能得以发挥和文化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根据,文化的外部生态秩序则是文化自身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只有当文化的内、外部生态秩序都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时,文化才能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浸润于文化中的人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4]此外,孙兆刚、孙卫卫、徐建、张贞、刘力波等都从这个角度探讨了文化生态的概念,他们认为构成文化生态主要有两个规定性:一是内部存在多样的文化类型和因素;二是多样性的文化类型与因素之间,及作为整体的文化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综观我国目前关于文化生态概念的论述,虽然各自的表述存在差异,但大致上可分为这两类:一种是将文化生态视为影响文化产生、发展、变化的外部复合生态环境。这一种实际上是与斯图尔德“文化生态”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他们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另一种将文化生态视为各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即以文化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的,其基本涵义就是把人类文化本身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当然是一个类比于自然生态的系统),认为文化生态是各种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动态系统。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以生态学的方法为指导,更为彻底的关照文化系统内外关系的结果,即不仅认为文化的外部复合生态环境与文化之间具有关联性,同时在文化系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各种有机关联,协调好文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文化各要素的和谐共生,实现文化生态平衡,是文化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

2.关于文化生态的特征

文化生态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智慧、生存策略,具有鲜明的特点。王长乐认为,文化生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时代性和发展性。文化生态作为人类主观行为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质量,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又由于社会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正方向的、进步性的变化,因此随着社会进步,前进的文化生态还具有发展性、进步性特征。(2)有秩性和逻辑性。文化生态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但众多的文化现象不会是杂乱和无序的,而是依据一定的内在逻辑结构而有秩序地排列的。有秩性既表现为文化生态的多层次性,又表现为其多维性。但无论怎样区分,文化生态在一般情况下,其内部有强烈的逻辑性,而且这些强烈的逻辑性主要来自于社会的运动逻辑。(3)非组织性和间接作用性。文化生态的形成虽然有外在的规律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但这些逻辑性和规律性都是社会结构的自然作用,并非社会某个团体或机构的组织结果,其形成从表面上看带有很大的自然性。因为文化生态的形成是非组织的,并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致使其运动的目的和方向也具有含糊性和不确定性。这种目标不确定的文化运动,其功能往往具有多重性、利弊兼有性,其正向作用可能被负向作用抵消,或者二者相互销蚀,造成其社会作用的非直接性。(4)作用渗透性和交互作用性。文化生态作为一个系统,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的渗透性和交互性值得注意。文化生态的社会作用虽然直接作用小,但其持久性和基础性特征却使其作用大量地通过隐蔽途径渗入其他领域,对社会产生基础性的影响。[5]鲁??元指出,文化生态的基本因素与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文化系统必然是由文化主体及其环境共同构成,而文化主体可以具体划分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类型;(2)文化系统是一个各部分、各因素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内部又可以存在不同的等级和层面,大系统可拥有若干小系统;(3)文化系统内部同样有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流动,这种流动具有交互、反馈、循环以及自我调节等特征,并且其自我调节能力随着系统内部文化数量的增加而增加;(4)文化系统在整体上又是运动、变化的,这些运动、变化是可感可测且在一定程度上经验可控制性的,或者说可以是优化,也可以是退化。[6]戢斗勇认为,文化生态系统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文化是作为系统整体而存在的,整体对内在要素具有总体的制约性。系统的整体性,是我们认识文化生态系统的前提。(2)相关性。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在关联中得以实现的,相关性是文化生态学的最基本的理念。(3)有序性。在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存在中,其内部结构也是划分不同的,具有多层次、有序的特点。(4)动态性。文化是一个动态开放型稳定的系统。系统内部整体性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而变动是绝对的。(5)主体性。主体性是文化生态系统所必有的特征之一,也是文化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区别。[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