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三生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民族三生教育的合理性

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学论文

本文作者: 徐琳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一、“三生教育”的研究源起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术界对“三生教育”的研究脉络大致如下:生命教育首先是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提出,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教育界中广泛流行;生存教育是西方“成功教育”的另一种说法,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的专著《学会生存》为主要代表;生活教育起源于胡塞尔在其专著《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中提到的解决欧洲科学危机的出路是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其后杜威、陶行知都专门论述过有关生活教育的内容。有关“三生教育”的研究历史悠久,但在我国首次对“三生教育”进行系统阐述的当属云南省教育厅罗崇敏厅长。2008年5月至8月,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在首次颁布的《关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决定和实施意见》中谈到,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行“三生教育”,从此“三生教育”拉开帷幕。罗厅长于2008年出版了专著《生命•生存•生活》,为云南省开展“三生教育”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呼应对实践展开探讨,其意义影响深远。2008年9月4日,云南省教育厅德育处(省委高校工委宣传处)在《实施“三生教育”工作思路和要求》中提出实施“三生教育”的步骤和阶段,从更深层面对“三生教育”的实施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三生教育”在云南省的具体实施不仅凸现了云南省教育厅与时俱进的全新理念,而且是民族地区重视人性发展、顺应以人为本理念、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源头上对“三生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追溯,可以为之后“三生教育”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进而推动其理论研究的进程,提高“三生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二、云南民族地区开展“三生教育”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西部,乃西南大省之一。它是由2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省份,其地势险峻、自然灾害频繁,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相对处于较落后水平。在民族地区开展“三生教育”工作,既有利于全面凸显“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又是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水平、深化民族文化认同感、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三生教育”是从生命完善、生存与生活发展的向度来对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目标进行定位的。具体表现如下: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使受教育者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对自然的生命认知过渡到对于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认知,继而引导受教育者学会珍爱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自然生命;生存教育的开展旨在使受教育者知道什么是生存以及如何进行有意义的生存活动,最终达到提高生存能力、发展生存能力并进行生存的创造能力的目的;生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知道生活的意义,学会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最终达到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的目的。但是基于民族地区文化的特殊性,开展“三生教育”必须体现其区域特色。自2008年以来,“三生教育”便在云南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作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过渡到大学的一贯制的地方课程,云南省在为期8个月的时间内编制了适合不同年级的7本教材,遵循“理论论证—较长时间的典型试验—经验总结—推广”这种模式,“三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日臻成熟与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三生教育”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发展特点。即在“多元文化一体化”的视野下对民族与文化的生命取向、生存态度和生活方式进行衡量,以校本课程的编著、校园文化的营造以及科际整合的方式(多学科同时渗透“三生教育”思想)开展“三生教育”活动。此外,“三生教育”的实施尚需注意横向各具特色维度的开展与纵向各个阶段衔接的维度的统一性。综上所述,新时期在民族地区开展“三生教育”应根据受教育者认知发展特点,从文化的视角增进受教育者对各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三、对于民族地区开展“三生教育”的思考

“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中教育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三生教育的开展需要与“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需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系统安排,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方案。以下以文化为主线,围绕课程设置、领导带头、家庭学校社会合力等方面,从后现代性与多元文化视野的角度解读开展“三生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一)通过领导示范,带头实施“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一贯制的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课程体系,各个阶段不仅横向发展各具特色,而且纵向衔接相对紧密。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营造重视、关心、参与和支持“三生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民族地区的领导者需要从教育投入、教育制度制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三生教育”的实践活动,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视角把握“三生教育”的贯彻落实情况,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对“三生教育”进行评定。以朱永新先生推行的“新教育实验”为例,他作为一线带头人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的目的,采取六大行动、开展三大项目,自下而上地贯彻执行这一行动路线。他将“开展新教育实验,谋求教育造福人类”活动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这种模范带头行为及其精神值得教育工作者和领导者效仿与学习。

(二)通过课程设置,专门实施“三生教育”

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有形课程与无形课程两种形式。以有形课程为例,“三生教育”主要体现于显性的专门化课程设置与学科渗透式课程设置。无形课程主要通过课堂生活、班级管理与校园文化等隐性的活动形式来进行。具体来说,有形课程的设置需要以情感为前提,同时体现生命质量、生存技能与生活常识的衔接性,进而透过“三生教育”理念深化受教育者认知,磨炼其意志,内化其情感,最终展现其和谐的行为。无形课程的设置注重完整和谐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大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小到班级管理、课堂文化建设等等,无不需要体现“三生教育”理念。学校是育人的专门场所,“三生教育”若要扎实开展下去,离不开点点滴滴的渗透与专门化学科教育的相互衔接。“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是“三生教育”的主要体现。因而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当代“三生教育”的重要使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