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学论文 » 正文

论历史文学的战争特色

2021-4-9 | 历史文学论文

一、各有侧重,有声有色的大战描写

春秋时期发生的战争很多都与晋国有密切的关系。《左传》中记载了很多次战役,它以描写战争而著称。书中记载春秋时期列国间军事行动近500次,较详细的大战约有十余次。其中八次都有晋国的参与。僖公十五年,韩原之战;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僖公三十三年,?ブ??文公十二年,河曲之战;宣公十二年,?之战;成公二年,?之战;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襄公十八年,平阴之役。其中对大战的写法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有声有色。清人吴?生《左传微》有评曰:“左氏诸大战皆精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

城濮之战从鲁僖公二十八年春写起,叙述事件的时间达半年之久: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晋??卒;三月丙午,入曹;四月戊辰晋侯及其盟军次于城濮;己巳陈师莘北;癸酉还师;甲午作王宫于践土;五月丙午,与郑盟;丁未,献楚俘于王;己酉,王享醴……然而,战前的酝酿准备过程才是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重点。从晋伐曹、卫写起,继而写宋国告急、晋将设连环计、子玉治兵、晋师退避三舍,一直写到晋文公占梦坚定出战的信心,两国才开始正式交锋。而双方交战仅仅是“己巳”一天的事。甚至公子重耳流亡间所记载的诸多事件都可看成城濮之战的前奏和铺垫。《?之战》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晋在?地进行的一场争霸战争。公元前589年,齐国欲争霸中原,首先向晋的邻国鲁、卫进攻,鲁、卫因战败而求救于晋,晋为了重整霸业,抑制齐国向外扩张势力,趁机与齐在?地开战。《?之战》的叙事,情节曲折,故事性强。作者又巧妙地在中间插入许多精彩的细节,使战争场面紧张激烈,生动逼真,有声有色。其中没有写战车奔突、箭矢乱穿、杀声震天的激烈战斗场面,只用了晋主帅鲜血流到鞋子还在不停地擂鼓和御手受伤仍继续驾车,已经将战斗不容喘息的紧张程度叙述的淋漓尽致了。齐侯的“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与“不介马而驰之”,?克的“流血及屦,未绝鼓音”,解张的“左并辔,右援?⒍??rdquo;,晋军绕着华不注山追击齐军,逢丑父为保护齐侯“与公易位”,韩厥如何俘虏假齐侯,齐侯又如何脱险,如何三进三出敌军,找寻逢丑父等等,一个紧接一个的扣人心弦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说,作者通过叙事,把战争的场面描写得气魄宏大,声态并作,既突出中心,前后照应,又使行文节奏有张有驰,避免枝蔓,从中颇见作者的艺术匠心及叙事的优长之处。

再如宣公十二年的?之战,作者采用了交叉记录的方式叙写。在战争的酝酿阶段,通过交叉记叙敌对双方将帅议战的内幕来展现战局的全貌。晋楚双方都在主战和主和的争执中进入了战斗。交战阶段,作者又采用了“交叉记录的方式”将晋楚双方的情景逼真地描绘出来。而在楚军的追击下,溃败的晋军慌忙退败过河,舟少人多,军士争抢,书中只用“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鞠”一句,就把无数士兵争攀船舷,而船上的晋军却用刀猛砍攀舷手指的紧张场面不动生色地讲了出来。还有对赵旃、逢大夫父子逃命的描写:“赵旃以其良马二,济其兄与叔父,以他马友,遇敌不能去,弃车而走林。逢大夫与其儿子乘,为其二子无顾。顾曰:‘赵?显诤?rsquo;。怒之,使下,指木曰:‘尸女于是’。授赵旃绥以免。明日以表尸之,皆重获在木下。”这一段没有写追兵如何紧逼,没有写赵旃如何奔命,也没有写逢大夫二子下车后如何立即被杀,只是通过逄大夫及其子逃跑时的简短对话和活动,就把那紧张万分,不容稍怠的追逃情景如放映一幕惊险影片一样映现到读者的面前。

在秦晋?ブ?街?战争漫长,历时达三个月,从冬天起一直到春天止。然而作者并没有着意于战争的过程,而是把描写的重点放在战前战后的情形上:战前有蹇叔劝师、哭师,东周王孙满的议论和文嬴的说情;战后又有先轸暴怒、不顾君面而唾、阳处父追赶秦三将;而秦师在?ザ?耆绾伪唤鼗鳌⑷??绾伪磺茉蚝雎圆患?此外这次战争的影响还波及到二十年后的彭衙之役和王官之役。

二、战争中的争霸思想和崇礼重民思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除了祭祀之外,国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战争。自从周王室地位下降后,争当霸主就成了各诸侯国之间最重要的内容。纵看春秋时期各类战争的爆发,多数为争霸而起。韩原之战,秦穆公在韩原打败了晋惠公,晋阴饴甥认为“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僖公二十八年的城濮之战,战未开始,先轸便有言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的确,城濮大战之后,晋文公成就了霸业,晋国也从此开始了百年的霸主地位。《谷梁序疏》所言:“左氏善于礼……谷梁善于经”,《左传》中,礼的作用被空前强调。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大国,更突出地表现了崇礼的思想。《左传•僖公十一年》有曰:“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比如战争叙事,《左传》关心的多不在双方的军备和实力,而是君王或主帅的道德得失。僖公十五年韩之战,战未发而庆郑断言晋败,他的理由是“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详;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后晋果败;僖公三十三年?ブ??晋胜而秦败,王孙满观师就已见败征,他说:“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宣公十二年?之役,楚胜晋败,栾武子言曰:“……先大夫子犯有言日:‘师直为壮,曲为老。’我则不德,而缴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战,子反入见申叔时,申叔时曰:“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他认为楚“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渎齐盟,而食话言”战而必败,后果如此。

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检查晋国部队,发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从而增强了胜利的信心。哪怕两军交战,“君子”们对君臣尊卑之礼仍坚决执行,毫不懈怠。晋楚鄢陵之战,?至作为晋军的将帅,在战场上遇到敌军主帅楚王时,对楚王表现得非常恭敬,下车,脱盔,向前快步行走,他没有忘记自己作为臣子的身份。这让楚王非常感动,连忙派使者前往问候。面对楚王的使者,?至“免胄承命”,依然显得毕恭毕敬,乃至于最后“三肃使者而退”。在他们眼中,无论面对的是否是本国国君,国君与臣子都有上下尊卑的区别,都应该按照礼制的规范来遵守应有的礼仪。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臣下如果对君上有过不敬、无礼的行为,那么他们的内心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忏悔意识和罪恶感,甚至甘愿用生命为代价换回自己的尊严和过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