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历史文学论文 » 正文

武则天题材的历史文学论述

2021-4-9 | 历史文学论文

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非凡的女性,在她那意味深长的无字碑树立起来的同时,其人生经历就被人们反复地讲述,由此形成了很多重点各异的版本,令人回味无穷。千年来,她既遭到过多少激烈的抨击,也得到过多少热情的赞扬,这些咒骂与赞颂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反映出时代的更迭和人文的变迁。20世纪以来,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各种历史文学文本,取得相当成就的就有20多种。它们出自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之手,这些作品不但对武则天本人的历史评价和情感态度相去甚远,文本的结构特征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与人文特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就可以列出很多:田汉、宋之的、林语堂、郭沫若、吴因易、张兰亭、朱兵、冉平、苏童、赵玫、须兰、格非、北村等等,他们都是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作家。本文拟就他们的小说或剧本为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时代特征与作者创作思想的关系,以期揭示历史文学演变的蛛丝马迹。近代以前,武则天多被史家关注,目的在于甄别史实的真伪,评定人物的功过。20世纪20年代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以后,武则天的复杂性格和作为“成功”女人的特殊身份,成为作家们发挥才智、表达创作思想的绝佳题材。三四十年代,吴枫、宋之的、田汉等文学青年都写过武则天题材的剧本;50年代有林语堂的长篇小说《女皇武则天》;60年代有郭沫若的话剧《武则天》,田汉的京剧剧本《谢瑶环》(武则天是主要角色)。80年代以后,武则天题材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以杨书案创作的《风流武媚娘》为首,有吴因易的四大部“武则天系列”,还有朱兵(与张兰亭合著)、冉平分别创作的长篇小说《武则天》。1994年,苏童、北村、格非、须兰、赵玫等五位“先锋派”作家同时发表了以武则天为题材的中长篇小说。此后电视连续剧《武则天》又把这位女皇的故事从纯文学作品推向了世俗大众,甚至出现了“野岭侠人”的《风流女皇武则天》这样的章回体通俗演义小说,完全走向通俗化。一段客观的历史竟能够被作家随意赋形,由此可见一斑。

一、女性权利的争取者

第一个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武则天形象,可以概括为女性权利的争取者。“五四运动”作为我国现代历史的开端标志,是一场人的发现、人的解放的运动,一代新知识分子积极思考人生的价值,要求社会尊重个人的人格,倡导男女平等。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文主义思潮在文化思想界不断深入发展,崭新的“女人”——武则天的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大潮跃出水面。1937年6月,宋之的出版历史剧本《武则天》,此后田汉又创作了以武则天为主角的名为《谢瑶环》的京剧剧本。宋之的说,他从小接受了祖辈对武则天“淫妇大娘们”的定论,他还说:“等到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祖父的论断自然就使我怀疑了!”新一代的文学青年,自然不会再站在男人的立场上骂武则天为“淫妇大娘们”,宋、田两人剧本的主题都不是分析武则天的历史功过,也不在于展示具体的历史细节,而是把她作为一个与男人世界对立的女人来看待。作家是利用文学的手段来表现这个非凡的女人是否获得了解放,是否带动了她周围的女人获得解放的问题。剧本都只写了武则天一生中的几个片段,有寂寥清净的尼庵,也有争权夺利的后宫,作为女人的武则天与拥有各种势力的男人不断冲突斗争,她的奋斗目标就是彻底改变自己受欺压的女人命运。武则天凭借聪明才智和政治手段取得了成功:控制了高宗皇帝,得到了如意的情人,并以高傲的女人姿态,迫使卫道大臣拜倒在石榴裙下。但武则天并没有感到自己超越了男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她的成功丝毫不能改变女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命运,她还要以牺牲女朋友利益的手段来获得成功,这已经不是针对男人的斗争,而是女人内部的相互倾轧了。

二、英明的领导者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武则天的形象变成了为百姓谋利益的英明的领导者。五六十年代是我国政治文化生活的一个崭新的时期,政治功利目的在文学中的表现非常突出,武则天形象在这个新形势下发生了极大变化,从一个“性别人物”变成了一个“政治人物”。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首推郭沫若的历史剧本《武则天》。四幕话剧《武则天》展示了徐敬业反叛前后的一段历史,塑造了一个为民操劳的“圣君”形象。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太子李贤、诗人骆宾王、宰相裴炎等筹划反叛。早已被武则天处死的诗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和其母郑十三娘、太子户奴赵道生也参与阴谋。适逢上官婉儿因诗才被武则天招在身边,成为刺探情报的得力内线。然而,上官婉儿目睹了武则天为天下百姓日夜操劳,在获知祖父之死是罪有应得之后,站在了武则天一边。不久,赵道生感激武后对自己杀人罪的宽赦,郑十三娘得知裴炎反叛的真相,都相继揭发他们反叛的阴谋。孤注一掷的太子李贤、骆宾王、裴炎被抓获。武则天满怀信心地宣布朝廷要奖励耕读,广开言路,重用人才,使四海如一家。

耐人寻味的是,1961年田汉在旧戏本基础上改编出京剧剧本《谢瑶环》。其中的武则天与郭沫若在话剧中塑造的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与田汉自己在十几年前塑造的那个张扬女性个性的武则天大不相同。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派宫女谢瑶环女扮男装赴太湖惩办贪官污吏,反被自己的亲信矫旨审问致死。武则天亲幸江南,执法不避族亲,为谢瑶环报仇,招还逃亡百姓,赦免罪行,奖励耕织。此剧的武则天不再关心女人的地位和权利等问题,而是关注百姓的安居乐业。在60年代的武则天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新时代领导人具备的很多品质,她那体察民情的作风和发展国家的思想,显然是作者按照时代的要求重塑了千年以前的古人。

三、丰满的人

20世纪80年代是第三个阶段,武则天其人得到了最全面的表现。此时,文学创作思潮再次发生根本的转变,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物得到历史的具体描绘,艺术形象空前地丰满起来。历史文学以长篇小说《李自成》为标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多侧面塑造人物,全面反映社会历史图景的时期。辉煌的唐代成为历史文学作家们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武则天再次成为引人注目的绝佳题材。80年代,以武则天为题材的历史小说、剧本有十几部之多,文学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不同作者的历史文学创作成就不一,武则天形象各呈异彩,但在基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上,都属于传统现实主义的范畴。本文将以吴因易的四卷“武则天系列”为蓝本,探讨人物形象与历史文学创作观念的关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