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现代文学思潮现代性的意义

2021-4-9 | 现代文学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诸多的重写文学史、文学思潮史的努力都是在“现代性”的理论视阈中展开的,“现代性”观念的引入给中国文学研究开辟出了一个新的疆域。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现代性”的同一冠名之下,其内涵在不同的表述者那里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相应地,以现代性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文学研究也充满着歧见和争议。本文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析。

一、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三个维度

在众多关于“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成果中,杨春时先生在指导写作《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时提出的思路比较有创见。他不但用现代性理论阐述出文学思潮与历史发展之间的外部因缘关系;而且还具体界定了作为时代总体精神的现代性与文学思潮之间的内在纵深关系,用现代性理论建构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立体构架。这个立体构架的竖向一维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时间阈限进行确定。在“现代性”这一全新的理论视野下,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起始阶段应该从晚清开始而不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这一点已经在学术界取得共识,但“晚清”的起始年限到底该落实到哪一年哪一月却没有定论。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提出现代文学思潮的滥觞时期是从1902年的“小说界革命”开始并延至民初,这个边界的确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发现了现代文学思潮发展的一个坐标点,而更在于其能揭示出文学思潮从现代性那里获取的质的规定性——这从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梁启超在这个时期的明确的理论主张中可以看出来。

其次,以现代性与文学思潮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推导出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现代文学体系中的准确位置,可以构成现代文学思潮构架的横向一维。现代性入侵之前,中国是朝代国家,只有“天下”观念而没有“世界”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代文学是由自身文化孕育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的。现代性入侵的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中国社会的震撼和剧烈变动,另一方面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文化思想资源,促进了中国文化朝向世界现代文化的变革。在这种交错着外迫性和外源性的复杂现代性冲击中,为谋求中国变革的对策,中国文学也做出了朝向世界现代文学发展的回应,开始慢慢融入到了世界文学体系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以世界文学思潮作为摹本的,因此有基本内涵的一致性,但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相对于世界文学思潮来说是后发性的,学习过程中的选择与误读,又必然地形成了自身内涵的特殊性。

最后,这个文学思潮发展史的立体构架在纵向一维,是用现代性的层次结构分析理论纵深探讨各种文学思潮与现代性之间的深层关系。这是造就这个文学思潮史研究的几个维度能贯通一气的核心精神所在,不然,便成为表面化的各种文学现象的简单罗列。杨春时先生把现代性结构划分为感性层面、理性层面、超越层面,他认为不同的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不同层面内涵的审美回应,这样,通过这些对应点的阐述,就合理地解释了存在于不同文学思潮之间的紧密纽带,诠释了文学思潮更迭的深层逻辑动因,充分地说明每个文学思潮都是从具体的文学发展经验中抽取出来,却又能在深层的逻辑关系上合成一个整体。

二、现代性与现代文学思潮的范畴建构

韦勒克曾经说过:“理论问题的澄清,只能在哲学的(即概念的)基础上得到解决。”而一部文学思潮史的编撰,首先要澄清的第一个理论问题就是对“文学思潮”概念的确立。杨春时先生认为“文学思潮是大规模的文学运动,是一定时代产生的共同的审美理想在文学上的自觉体现。从根本上说,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一种特定反应。”可以看出来,这个定义关于“文学思潮”的内涵与外延都是相对确定的。具体来讲,文学思潮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性发展给文学思潮的形成、发展创造了各种可能条件,而文学思潮则是文学对现代性做出的审美回应,不同的文学思潮是文学对不同的现代性内涵做出的回应,现代性是发展变化的,文学思潮也就会有不同形态的变迁。在更详细的展开阐述中,杨春时先生又从现代性的理论视角出发,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向轴上论证了现代性与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明晰的、逻辑严密的、完整的概念界说,在中国文学思潮的概念史上独树一帜。

确定了“文学思潮”的概念分析后,对具体文学思潮的命名是该书的又一个亮点。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一书中有两个全新的文学思潮: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和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杨春时先生认为启蒙主义是个独立的文学思潮,他指出:“启蒙主义是争取现代性的启蒙时代的文学思潮,启蒙理性成为其主导思想。”启蒙理性以个体价值为本位,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观念。根据这个分析,他界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启蒙主义文学的三个时期:一个是辛亥革命前后晚清文化启蒙运动中的文学变革,属于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的滥觞时期,第二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是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时期,第三个是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启蒙运动时期,这是启蒙主义文学遭到长期压抑后重新勃发的新时期。

对新概念的命名往往要牵扯到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的运用,比如在中国人印象中最经典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中被杨春时先生纳入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那些文学活动,就原有的认识框架中它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还有少部分是属于浪漫主义的,而革命古典主义则是原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怎样来解决这个混乱纷杂的问题?还是从现代性与文学思潮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杨春时先生认为浪漫主义是现代性开始确立时代的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第一次反抗。浪漫主义以理想和诗意反对工业文明、工具理性和世俗化的统治。现实主义是现代性获得迅速发展时代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为武器、以写实为手段来揭露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灾难和人性的堕落,从而成为继浪漫主义之后又一次对现代性的批判。而现代主义是现代性走向成熟时代的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彻底抗议、对理性的全面反叛。可以看出,在现代性视阈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都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位置确立。可以说,这些概念的全新命名和诠释以及对习用概念的重新梳理和界定,在较大程度上打破了人们的旧有认识框架,完全深刻地改写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