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经营论文 » 正文

商行实现生态经营应处理好的关系

2021-4-9 | 生态经营论文

一、正确处理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风险与收益匹配,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商业银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银行是通过有效管理风险而获取收益的企业,其风险战略目标是要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点,通过适当的管理,使风险———收益的替换关系达到最优。那种不顾风险追求收益,或是为了规避风险而放弃收益的经营行为,都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平衡风险收益,首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信息充分对称,银行就可能做出准确的贷款决策,也会对不同风险的业务做出合理的定价,从而消除风险收益的不对称。然而,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商业银行必须在不对称的信息条件下做出最佳决策,从而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是要提高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有效地筛选和甄别客户信息。要做到这点,在信贷业务营销中就必须对宏观经济形势、区域经济环境、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和同业动向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二是要通过信用配给、抵押和补偿余额等方式,降低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三是要与客户建立长期联系,在与客户博弈中谋求合作共赢,改变“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状态。事实证明,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与客户的长期业务合作关系,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信息的收集成本,提高客户信用风险的甄别能力。

二、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资本约束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经营的杠杆性。当风险发生、准备耗尽的时候,资本可以吸收损失从而防止银行倒闭。作为抵补风险损失的最后手段,资本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资本管理是巴塞尔协议的一以贯之的线索,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只有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努力提高资产质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减轻资本占用压力,形成多元化的收入和盈利结构,才能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大起大落,缺乏资本约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惜贷到快速的贷款扩张,体现了缺乏资本约束的内在稳定因素下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运行特点。因此,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强化资本管理理念,以资本约束业务发展,使银行的资本要求与面临的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资本约束,并不是要限制业务的发展,相反是为了促进业务更科学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当期收益与长期盈利的关系

从追求短期收益到实现长期盈利,是商业银行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任何情况下,短期收益都必须服从、服务于长期盈利目标。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银行需要制定清晰、可行的发展战略。银行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的风险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滞后性的特点。不愿意放弃隐含过高风险的市场机会,向高风险客户发放高利差贷款,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银行的收益,但也增加了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在当期收益的驱动下,银行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而风险也大量累积,导致资产质量不断下降。商业银行不应以远期的风险换取当期的繁荣,其盈利必须始终覆盖所承担的风险,这样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

四、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

银行与其他企业一样,也存在规模效应的问题。没有一定的风险资产规模,就难以达到盈亏平衡,更不用说实现长期盈利。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规模差距还相当明显,加速发展是应对未来竞争的必然要求,但不顾风险追求纯粹的发展速度,规模扩张不能与资产质量的提高同步,只能侵蚀银行的资本,最终削弱银行的竞争实力。在目前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下,商业银行重规模扩张、轻资产质量,导致了以较大的风险敞口换取相对微薄的经营利润。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彻底改变当前高风险、低收益的经营状态。

五、正确处理业绩激励与风险调整的关系

良好的业绩激励机制,是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银行传统业绩考核指标是股本收益率(4&5)和资产回报率(4&,),但它们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将风险考虑在内,将未经风险调整的收益作为最终的考核指标,忽视了未来潜在的风险损失,不能真实地反映银行的经营业绩。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4,4&6),体现了西方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也是商业银行真实评价经营业绩的理想指标。4,4&6引入了预期损失与风险资本概念,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长期的盈利目标相统一。银行的利润只有经过风险的调整才是真正的利润,在业绩考核中引入4,4&6技术,可以更科学地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和激励,促进业务的健康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