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态经营论文
1林区开展生态经营型建设的必要性
林区生态经营型建设,即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将人与自然的对抗变为人与自然的协调,把林业生产经营建立在生物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的良性循环基础上,寻求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逐步建立起一个生态结构良好、功能健全、物质资源丰富、多种效益并存、环境优良、有利于林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经营体系。
多年来森工企业形成以原木生产为中心的单一开发经营体系,由于产业产品结构简单,对经济波动的应变能力低,逐渐显示出其生态脆弱性。森林经过多年反复的采伐,尤其是次生林区的采伐,加之周边林缘的采伐和开荒,林缘在后退,森林的消失导致永久冻土消融,引起沼泽化。据调查,由于成过熟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林分质量下降而河谷开荒面积增加,使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明显的是贯穿林区境内的大小河流年输沙量不断增加,流量减少,河床提高,有的改了河道甚至干枯。有的将轻度沼泽和疏林地改为水旱作农田,加之耕作制度不合理,过分依赖化肥、农药,有机质归还率低,使原有土壤的鱼卵状团粒结构被破坏,导致表土沙化、底土僵化,水分循环受阻,抗旱抗涝能力减弱。一些林业企业多种经营项目缺乏生态规划性,不仅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的企业不顾本地资源状况,盲目上马一些多种经营加工厂,因资源储量不足,不得不下马,不仅严重地破坏了森林生态结构,而且经济损失惨重。有些企业为了解决职工的吃饭问题,大搞山地开荒,致使林地、植被大面积消失,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企业大上黑木耳等食用菌段栽项目,大量依赖阔叶树木,致使林分结构严重失调,诱发病虫害,林木资源损失惨重。历年来发生的洪灾、旱灾、沙尘天气等自然灾害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缺乏生态规划,忽视生态建设而造成的。由此可见,在林区生产经营活动中,推行生态经营制度有其现实意义。
2构建林区生态经营模式的原则
首先应明确构建生态经营模式的总体思路和途径,应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构建生态经营体系。各林业企业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不同,所构建的生态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
(1)立足于本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增值,夯实生态经营发展基础。应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作为构建生态经营模式的主体。尤其面对林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现实,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对本地区的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及土地、水草资源等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摸清楚各种资源的蕴藏量和分布区域,本着开发利用量和再生量保持平衡的原则,确定开发利用种类。二要对再生量小于利用量的种类,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开发措施。特别对不能再生的种类和濒危种类,要制定保护方案,加以管护。三要在资源普查基础上,按合理开发利用原则,制定出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确定出可直接开发利用的种类和保护开发利用的种类,以及可进行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的种类。四是要在充分利用林区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对林木资源要加强管护,严格禁止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五要对水草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有计划地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和养殖业,实现永续利用,夯实林业多种经营发展的基础。
(2)建立以食物链和深加工联结的,以林为主,林、农、牧、渔、工合理配置的综合开发协调发展的生态经营体系。为了不使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食物链发生缺环或断链,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按照功能定位,林业企业的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加工业应协调发展。在资源使用上,应坚持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采则采的原则,充分利用林区的各种资源。要形成山上有林保主业(长远有林发展),山下土地种菜粮(短期有粮不慌),山岗草地放牛羊,沟塘水面养鱼鸭,林副废料栽木耳,春季上山采野菜,秋季上山采药材,工业园区搞加工的复合型产业结构。要坚持“大规模、大群体和小规模、小群体”的两条腿走路,由大规模转变为规模大小适当,以增加经营上的灵活性和经济上的应变能力,便于集约经营和增加就业机会,使林区经济步入林多、粮多、畜多、肥多、收入多的良性循环轨道。
(3)由高投入、高产出转变为依靠先进技术,实现生态系统自给、生物自肥,以获取高的净产出。要实现经营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必须坚持林业科教一体化,全面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在坚持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如良种选育,合理林分类型的建立,边缘效应和生态位理论的应用,正确的水肥管理,优化抚育措施,现有技术的合理组装,地栽食用菌和畜牧业新技术等。同时还要强化人工调控手段,通过实施生物工程技术,结合传统栽培技术,创造适应木本植物和农作物群体生长的环境,使一些生长期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北药、蔬菜品种在本地区安家落户,调节生物群体的时空结构,填补空白生态位。注意把植物和农作物调整到生态最佳适应区,引进的新品种作物种类,要做到适地适种,既要选择适应生态环境的作物种类,又要充分利用资源特点趋利避害,保持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
3林区生态经营的应用与实践
在林业经营单位内,土地类别和资源种类多种多样,贯彻因地制宜原则,按土地类别和资源种类规划各种产业,建立不同生态经营类型,持续合理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生产潜力和持续合理地利用资源的基础。产业和产品的多样性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从林业企业经营发展现状、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以下四种生态经营类型得到应用。
一是建立森林立体结构。由大面积的单一结构转变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立体结构,增加时间和空间上的多样性。按照土地类型培育相应树种林分,将小面积纯林和混交林在水平方向上合理配置,选择具有正边缘效应的树种进行带状或块状混交,按生态位原理将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草构成多层群落。这种结构的多样性可获得较高的生产力,并对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有较高的抗性,还能实现经营周期上的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二是农牧渔禽综合开发。适于水草资源丰富的林区。这些林业企业有大面积的水草资源,除了适当开荒种地发展种植业外,应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如:养羊、养鹅、养鱼、养蛙等。充分利用水草资源综合开发,有计划地在生态载量不超的前提下,增加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经济价值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