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传统文学发展论文
1概述
1.1园林的含义园林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关园林的界定不一,不少园林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园林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概括地说,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1]。现代意义的园林从19世纪50年发表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需要设计者具有综合素质。
1.2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以语言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中“文学之游、子夏”,泛指一般的文化学术。具体地说,先秦时代所谓的“文学”包括文、史、哲、经、教等各个方面的著作,其中少数是文学作品。《论语》中还出现了“文”、“文章”的概念,含义与“文学”相近[2]。
1.3园林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用语言作为手段反映现实的艺术。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如造林学、建筑学、美学、文学等,它是一种知识体系,既属于科学范畴。又属于艺术范畴。从我国园林独特的历史传统来考察,艺术因素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一般称“园林艺术”[3]。可以说,自从有文学以来,园林就与文学有联系,尤其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与文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集,其中就有关于“囿”的记载。《上林赋》、《阿房宫赋》是与园林有关的文学作品,因园林而产生,又因园林而流传。真正开创园林文学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以写实的手法虚构出人间仙境,对后来的文学及造园艺术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从周先生曾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他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求其本,先究其源,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4]。他还指出:中国造园的立意构思大多出于诗文、额联,点缀和题咏园林景色,所以园实文、文实园。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园林是融入历代文人气质的自然景观。
2园林表现形式
2.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有形”文学“有形”的文学是指园林实体中的匾额、楹联和一些镌刻于碑褐、摩崖的诗文。这类园林与文学往往是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是文学和园林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有形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集诗词、书法、篆刻艺术于一身,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里的楹联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学艺术形式[5]。如苏州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南楹联“蝉噪林更静,鸟鸣山更幽”。蝉噪的声音越闹,深林就越静谧;鸟鸣的声音越亮,山谷就越加清越。又如回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描写“看松读画轩”一年四季红花柳叶,男欢女爱和明媚的风光,这一对联连绵回环,极富柔情。扬州的个园是两淮商总黄应泰在寿芝园的基础上兴建的,黄应泰非常喜爱竹子,借着苏东坡那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意,在园内种植了几万竿竹子,取名为“个园”,一方面,“个”字与竹叶的形状很相似,另一方面,“个”字为竹字的一半,有点隐晦地说出:坚贞不屈的竹子只剩下这一根了。沧浪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的美在于借景,通过两道长廊将园内的古典建筑、植物和园外的自然景观等融为一体,这副对联还是一副集引联,即上联的“清风明月本无价”和下联的“近山远水皆有情”并不出自同一作者。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出自苏舜卿的《过苏州》,让人联想起欧阳修和苏舜卿的友谊。题名、楹联等文学形式通过“有形”的园林表现出来,对景点起到突出主题、点景、拓景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起到文借景成、景借文传的功效。
2.2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无形”文学“无形”文学是指文学在园林中是“无形”的,即不见于园林实体,却寓于园林的内涵之中,主要指我国文学宝库中以园林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和散文,是文学和园林相互渗透的产物。追求意境是中国文学的特色之一,造园布景常以诗情画意“无形”的文学形式表现在园林中。如山西潞城原起寺的“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悠悠的钟声和隐约的潮声发人深思;扬州瘦西湖平山堂的对联“过江渚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和众宾欢”,是欧阳修在此宴饮史实的真实写照,隐喻主人藐视朝廷,仕途挫折,逍遥取乐的封建士大夫思想,使园林景象和思想内容高度融合;杭州灵隐寺韬光庵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把江潮和海日引入空间,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美;颐和园谐趣园中有一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把看不见的东洲云海和西岭烟霞借入此景,用借景的手法扩大并升华了景的境界;如岳麓山爱晚亭,以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表达意境;苏州藕园的双照楼景点,以杜甫“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意表达意境;北京陶然亭,以白居易“只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诗意表达意境;爱吾庐以陶渊明“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诗意表达意境。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是相依相伴的,无论是构园、造园,还是题园、咏园,均离不开文学。同时,文学的运用不但使人们能更好地欣赏、体会园林的艺术美,也使设计师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艺术追求。我国古代的园林典籍《园冶》、《长物志》、《花境》等,不仅是中国造园理论史上的经典名著,而且是园林与文学相融的丰硕成果,是园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推动园林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3园林景观的主要造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