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经营论文 » 正文

毛竹林经营特点与状况

2021-4-9 | 生态经营论文

自然条件对毛竹的分布和生产有密切关系,人为因素也产生重大影响。由于人口增长,产竹地区常把平原、丘陵肥沃的毛竹林地开辟为农用地,严重破坏了毛竹林,但毛竹具有强韧的无性更新能力,而且经常和其它树种伴生成混交林,故在毛竹林砍伐后或其伴生树木采伐后,总有大量而细小的新竹萌发,繁殖扩展,毛竹林面积逐渐扩大,然而毛竹林产量和竹材的质量则显著下降。面对毛竹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科学经营毛竹林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1]。

1我国毛竹经营现状

我国重视毛竹林的培育管理,经营水平较高,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丰富经验。建国50年来,经过垦复老毛竹林,营造新毛竹林,毛竹林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毛竹林面积逐年扩大,竹子产量不断增加,全国竹子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毛竹林面积从1950年133万hm2增加到1990年262万hm2,50年中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2%。50年代初期,全国毛竹林处于荒芜状态,粗放经营占100%;1996年集约经营占15%,一般经营的毛竹林占55%,粗放经营的毛竹林占30%;我国现有毛竹林蓄积量40亿株[2]。

1.1提高局部地区毛竹林单产

各地开展了毛竹林丰产试验,建立了一批竹类丰产林,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总结和推广,从而促进了毛竹林单产的提高。毛竹丰产经验较好的有:福建建瓯、建阳、尤溪、顺昌、长汀、华安县(市),浙江奉化、安徽霍山,浙江安吉、德清莫干山区,江苏宜兴,湖南桃江,湖北蒲芹等地培育毛竹丰产的经验。

1.2毛竹林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扩大毛竹林面积要靠造林和原有毛竹林的扩鞭。在营造毛竹林方面,各地解决了适地适竹问题,毛竹移竹造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60年代,研究解决了毛竹种子育苗技术,使毛竹造林竹苗成本降低了95%。70年代,进行毛竹埋秆、扦插和压条育苗,为竹种育苗开辟了新途径。50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竹子引种试验,特别是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长江以北各省开展的“南竹北移”引种,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并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引种范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北方现已有引种的毛竹共4万hm2。

1.3毛竹林病虫害得到控制

毛竹毒蛾、竹小蜂、竹蝗、竹蚧壳虫、竹蝗、竹笋夜蛾和毛竹枯梢病是毛竹林的主要病虫害,通过病虫的生活史、综合防治措施和改善生态环境研究与生产应用,使病虫害得到了控制。

1.4毛竹林合理生产和经营

长期以来多沿用传统的皆伐种竹。这种方式投资大(投资5000-6000元/hm2),保存率低;种后抛荒不管,林地杂草滋生;种后多年不长新竹或难以郁闭成林[3]。主要原因为林地选择不当、母竹质量差(母竹小、老,鞭弱芽少)、抚育管理不善等。竹农不懂毛竹林稳产高产的关键在于保持适宜的生态环境[4],即盲目推广纯林,将毛竹林中的伴生阔叶树砍光,实行低密度兼粗放管理,引起毛竹林衰败。不考虑生态气候和适宜毛竹生长,分类经营,采取同一种经营模式。不以调整毛竹林结构为主,在加强抚育管理的同时继续掠夺性经营,过量挖笋,过度伐竹,小老竹不愿砍伐,影响了毛竹林的更新。不考虑毛竹林的动态变化,采取各种维持毛竹林生态系统协调的经营措施,使生态质量下降,病虫害猖獗发生。许多竹农片面认为毛竹林密度不要大(1500-1800株/hm2)。以上种种问题,如不能正确对待,将会影响科技兴竹的成效。

2毛竹林生态经营的措施

2.1发展混交林

毛竹的抽鞭蔓延,常侵入天然林或人工林,形成各种类型的竹木混交林。如竹杉、竹阔、竹松、竹杉阔等,不同类型的竹木混交林又因物种组成及空间分布格局、混交比例的变化,形成各种结构的混交林景观,科学经营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效益。发展混交林是实现生态经营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但混交林的优越性只有在合理的混交结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混交方式)中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将适得其反。毛竹林伴生树种组成可直接影响毛竹林产量和质量,混交树种不同对毛竹林产量、质量影响很大。以毛竹为主的竹阔混交林,伴生树种应具备条件:①适应性强,能在一般立地条件下生长;②抗逆性强,与毛竹无共同的病虫害;③狭冠形,深根系落叶阔叶树或阳性阔叶树种,能改善生态条件,对毛竹生长起互利、促进作用。与毛竹林混交的主要树种有:银杏、马褂木、光皮桦、檫树、拟赤杨、枫香、木荷、杜英、香果树、花榈木、刺槐、香榧、红豆杉、三尖杉、黄檀、香椿、杨梅、酸枣等、杨梅、银鹊树、罗木石楠、蚊母树等[4]。杨梅是一种具有很强固氮能力的肥地树种;枫香植株高大、夏季叶茂,但冬季落叶,具有调节林下小气候、改土增肥作用;椤木石楠树冠较窄,林冠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红豆杉冠下新竹产量高。混交林种中所占的比例,将会影响混交的效果。从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看混交的比例不宜过大,竹木混交林以7∶3和8∶2为好,这样的比例全林毛竹平均胸径分别比纯林大5.02%、5.33%;新竹平均胸径大25.55%、24.35%;全林秆质量大1.31%、15.73%;新竹秆质量大33.27%和69.90%。阔叶树种比例一般控制占20%-30%,而针叶树则控制在10%以下为宜[4]。毛竹混交林大部分以单株散生混交较好,单株星散混交无论胸径、生产量或新竹胸径、竹株增长量、立竹重量的增长都显著高于不规则混交林。

2.2建立良性循环的毛竹林生态系统

大面积竹木混交林和早期被改造成的毛竹纯林的调查和定位观测,结果发现许多竹木混交林被改造成毛竹纯林,加上粗放经营管理,毛竹林稀疏,使大面积毛竹纯林衰败,病虫害大量发生,主要有刚竹毒蛾,毛竹枯梢病。这就是盲目推广毛竹纯林的结果。而浙江安吉一带经营毛竹纯林取得成功,主要是实施高密度,集约经营。福建省毛竹面积大,多属人少地多,人均毛竹林面积大,难以全面实施集约经营。而竹木混生,容易保持毛竹林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明显抑制阳性杂草生长,林地湿润,土壤疏松,增加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猖撅危害,产生一系列生态效应和生物效应。

2.3分区指导,分类经营

毛竹在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由于生态气候因素的制约,应实施分区指导,分类经营。海拔变化引起水热再分配,在一定的海拔高度,毛竹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降水增加,相对温度增大,土壤肥力也较大,毛竹有随海拔升高而越来越好的趋势。福建省毛竹林面积大,但资源分布不均,有相当一部分竹山远离村庄,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竹笋、竹材下山交通运输都很困难,因此无论财力、劳力和经营条件,都难以全部实施集约经营。实施定期垦复和施肥的集约经营的丰产林基地应占全省毛竹林的1/3左右,即20万hm2为宜,这是“两高一优”毛竹林基地;采取定期锄草抚育一般经营的中产林,约占毛竹林面积的50%左右为宜,坚持调整毛竹林结构为主,可获得丰产或中产水平;而地处偏僻的远山毛竹林(约占20%左右)则可实行以劈草为主的粗放经营,坚持护笋养竹,合理采伐,虽然投入少,也可获得较好的经营效果。毛竹林的科学经营,必须因山因林制宜。不可推广一种固定的模式或经验,特别是高投入的集约经营,在坡度陡峭的山场,深翻垦复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地力衰退,生境恶化,不利于毛竹林高产稳产。毛竹高产的关键是毛竹林结构的调整,坚持生态经济原则,才能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经营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