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经营论文 » 正文

地方林农复合生态经营调研

2021-4-9 | 生态经营论文

滨海县是江苏省东北部的一个农业县,一面临海,二面接河,尾部为废黄河故道的入海口。全县落水总面积1880km2,其中农业耕地72130hm2,林业用地23450hm2。土壤为海滩淤积土,含盐、含沙量高;气候属海洋性气候,风多,灾害性天气多;日照,雨水充足,日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020mm。农业区划为苏北里下河水网区与徐淮高亢平原区的衔接地带。

为了利用林业生态功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本县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很多年的探索。在20世纪50~60年代,是用植树造林的方法防风固沙,治盐压碱,涵养水源,抗台风减灾;在70~80年代,随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新村庄的规划实施,着重进行农田小气候的改良;到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林业生态开发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摸索出了林禽、林菜等高效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对本县有的林农复合生态模式进行调查与分析,以便为本县的农业增效、林农增收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子。

1调查范围、方法和内容

1.1调查范围为掌握滨海境内林农复合型经营模式的类型、功能、效益,着重对以下区域的生态经营模式进行调查:(1)环境条件恶劣区。主要为海边及围堤附近的低产区域,属林木与野生杂草形成的近自然复合型模式。如头罾、港区、振东闸。该地防护林多以刺槐、柳树、苦楝等树种为主。(2)渠北徐淮高亢地带农田林网与林下间种区。如滨淮、八滩、凡集等乡镇。(3)废黄河故道老堆果农间作区。(4)内地沿渠大中型堆堤、林下种养复合模式区。在林下大棚种植蔬菜、培养蘑菇,规模养鸡、养鸭等。如东坎、陆集、陈涛等地。

1.2调查方法从点到面,全面了解复合模式的类型及各自特点,摸清生态环境的改良效果、不同模式的经济效益、绿色空间的应用技术情况、净化环境的科学利用,以及自然条件下的最佳适用模式。

2典型模式及其效益

2.1近自然型模式该模式以树木与草类形成共生圈。在沿海最前沿是刺槐加杂草,主要效益:2.1.1防风降盐海堤2侧有刺槐林16排,形成防风林。对其进行林带动力学效应的测定表明,具有很高的防风效能(见表1)。另一方面,该模式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杂草的覆盖,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含盐量大大降低。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支持下,对6年生的刺槐林地进行土壤脱盐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0~40cm的土层内,林内比林外盐分的脱盐率低30%~40%。

2.1.2生产牧草该模式每年每公顷可生产鲜牧草15,t可够5只波尔羊1a的饲料,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

2.2立体种植模式该模式是在同一个地点,分层利用立体空间。如废黄河故道老堆,比地平面高出9m以上,由于地下水位低,黄沙含量高,不适宜栽植浅根性的植物,故只能按5m×6m的株行距栽植果树。果树成园后,在树下间种麦子+山芋(黄豆),进入盛果期后,每公顷可年产水果20,t麦子4•5,t山芋25t(豆1•3t),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

2•3生态防护林网型模式该模式主要目的是改善农田小气候,保障农业增产。具体方法是结合居民住宅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公里间隔建设条田化居民区,10km间隔控一条排水渠,房前屋后栽培四旁树,形成防风墙;300~500m距离挖一条大沟,栽植6~8行树木形成林带;在排水沟,栽植1~2行,形成70~150hm2网格。其有效防护范围在树高的25H之内。据对田间小气候的测定:树木的生物降水,生长期间降低水位在40cm左右;减轻风蚀、风灾达60%;提高土壤温度1~3℃,湿度2%~3%;调节日辐射量,7~9月降温1•3~3•1℃,9月至次年春升温0•5~1•4℃,保障粮食增产10%~30%(见表3)。

2•4林禽、林菜模式该模式是利用郁闭林分的林下环境,种植蔬菜,或饲养家禽。据调查,在5月中旬叶片成形至10月底,林木郁闭度在0•8以上;在11月中旬,有半数叶片脱落,郁闭度降至0•3~0•4,这时可有60%的阳光透过树冠进入林间。对该类型主要利用方法及效益为:

2•4•1林下建大棚种蔬菜利用林间10cm厚的表土层,施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作床基;建6m宽大棚,一般一个大棚面积250m2左右;迎风面用草帘围成防风墙。10月下旬开工,11月上中旬投入生产。在大棚内种西红柿、青椒、站瓜、茄子、黄瓜等,到次年5月拆棚,一般每个大棚收入达2500元以上。

2•4•2林下建简易大棚规模养鸡试验在陆集河西堆、中八滩北堆,4m×6m的杨树林内进行。一般鸡舍宽6m、高3•5m左右,分夜宿与栖息2部分。用林下散射光,代替圈养鸡的灯光照射。养殖密度0•3hm2养1万只,四周用网栏隔断。按每只鸡年生蛋7•4kg,每公顷养鸡年产蛋150,t纯利润可达4万元以上(见表4)。

3几点建议

3.1关于林禽复合的边缘问题该课题刚刚起步,尚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急待试验解决。具体讲,比如绿色空间最佳的养殖密度;鸡、林木、微生物群3者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动态关系;鸡对空气环境会造成怎样的污染;林下养鸡与林地改良、林木生长有怎样的相关性等。

3.2关于林下种养的污染问题在林下种植大棚蔬菜,棚内高温高湿,细菌、真菌、病毒容易繁衍。大棚养鸡,鸡的排泄物、变质物、病死躯体、脏水等较多,是环境的污染源。林下地势高,风力大,河水、雨水的流动也会造成远距离污染物的传播。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搞好规划,将养殖区、人员居住区、物资存放区、废物堆放区、污水处理区科学分开;切断病原物的流动途径,做到及时处理,及时搬运,远离风口、远离水边。

3.3关于进一步挖掘生态潜力的问题要继续不断推进新模式的探索,以便利用不同的树种、林种,挖掘生态潜力进一步致富林农。

4讨论

4.1如何科学地评估不同模式的效应经对不同典型模式主要指标的量化调查,发现差异较大。从经济效果上看,林禽、林菜模式在林下建简易大棚规模养鸡效益可观。每公顷年纯利达4万元。而其他模式的经济效益则不够理想,近自然型模式每公顷刺槐林间产草年产值3000元。生态防护林网型模式,70~150hm2网格粮食增产1t左右。立体种植模式,果农立体间种每公顷年产值在3万元以上。但是,防风林具有良好的防风效果,它可以以15%的速度把海风、台风的风速降下来,从而为农作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废黄河故道高亢沙土地,果树成林,涵养水源,提升了地下水位,改善了环境,可成功地间种农作物。因此,从因地制宜角度看,必须科学地评估不同模式的经济效益。4类典型模式各有其特别的作用、功效;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应采用相适宜的模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