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态质量论文
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位于横断山脉南缘云岭山系的中部,其对云岭山脉动植物南上北下的交流和过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保护区内保存有全球分布最南缘的3个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种群,其数量约占全世界滇金丝猴总数的六分之一,滇金丝猴是中国重要的旗舰物种之一,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云岭自然保护区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规划》中首批拟晋升国家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云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中的第一批首建单位。2010年4~7月,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组织,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及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共同完成了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基于此考察,对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植物、动物等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并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为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科研工作者和保护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1研究区概况
云岭自然保护区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境内,位于东经99°09'58″~99°31'19″,北纬26°10'01″~26°41'08″。保护区地处横段山脉云岭中部纵谷区,呈狭长条形,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保护区于200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滇金丝猴、须弥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以及以杜鹃(Rhododendronspp.)为代表的高山花卉种质资源地、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和兰坪县城周边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保护区总面积75894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6553.0hm2,缓冲区面积7880.8hm2,实验区面积51460.2hm2。从保护区类型和规模上划分,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大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区位独特,物种丰富,是云岭山脉中部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
2研究方法
2.1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1.1植物调查在收集保护区前期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云岭自然保护区的山体高度以及地形、地势、水系分布等特点来确定野外调查路线,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在水平和垂直带上,对不同坡向、不同海拔段(以300m为1个海拔段)植物进行随机采集。对河谷、溪(沟)边、山顶等特征性隐域生境采取沿路线(溪流、河谷)重点调查的方法,并对所采集的标本一一编号,记录采集地点、海拔、坡向、植株特征等因子。珍稀濒危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进行重点调查,包括种类、保护等级、分布特点、生境特征、居群特征、GPS坐标等。
2.1.2植被类型调查采用线路和样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首先以2006年完成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小班的优势树种为依据,结合林相图和最新的SPOT5卫星影像图,对保护区植被类型进行初步划分。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布设样地,在对应的卫星图片或地形图上刺点编号,并在电脑上采用GIS软件确定其坐标。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同时进行。线路调查要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贯穿整个保护区,涉及到最低、最高海拔和各个坡向,对不同的植被类型进行现地勾绘。在线路考察的过程中,对已经确定的植被类型,采用手持GPS定位后进行标准样地调查。采用典型选样的方法,在每一种群丛里选取适当的位置,用森林罗盘仪测设1~3块标准地,面积为0.04~0.1hm2,在测设范围内进行树种、树高、胸径、郁闭度、年龄、灌木种类及多度、草本种类及多度、幼苗幼树的种类及数量等因子的详细调查记载。标准地调查时记载植被类型名称、调查人员、考察日期、地形地势、土壤、岩石及地质条件。
2.1.3动物调查采用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包括生态、垂直分布)、区系特征、主要植被类型中动物指示物种或建群种,以及动物资源现状的总体评价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致危因子等,鸟类调查还包括其居留类型及主要生境类型。
2.2评价指标及依据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根据《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程》(LY/1813-2009)中有关技术规定的指标,分典型性、区位性、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脆弱性和面积的适应性7个方面对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分析和评价。
3评价结果与分析
3.1典型性
保护区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的云岭山系。横断山脉是第四纪冰期动植物的庇护地,以及南北动物荟萃和相互渗透过渡的桥梁。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切割强烈,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十分显著。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相对隔离的生境,使保护区成为云岭山脉中部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存最完好的区域之一,孕育了丰富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生物区系呈现出南北混杂、过渡鲜明、起源古老、遗传种质多样的特点,在横断山脉南缘的云岭山系中部有较强的代表性,对研究横断山区物种的起源、分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科、属、种3级分析证明,本区是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计有温带性质的种1185种,占全部种子植物1515种的78.22%,这充分显示了本区植物区系为典型的温带性质。保护区分布着亚热带至寒温带各种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植被类型上,保护区内保存着大面积且连片分布的云南铁杉(Tsugadumosa)林和长苞冷杉(Abiesgeorgei)林,其面积分别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7.4%和7.1%,是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并有须弥红豆杉、云南榧树(Torreyayunnanensis)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具有较大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保护区内的长苞冷杉林是冷杉属植物分布靠南的分界线,再往南就被苍山冷杉(A.delavayi)林所替代,同样具有重大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另据本次科考发现,保护区东部的雪邦山上部,海拔3000~3500m分布着大面积的黄背栎(Quercuspannosa)林原生植被,群落结构稳定,演替上已经属顶级群落,其保存面积大、保存状况良好在云南省内已不多见。
3.2区位性
保护区北段建有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南端建有云龙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而云岭保护区与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其主要保护对象都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滇金丝猴是目前世界上极其濒危珍贵的物种,其种群及栖息地分布范围十分狭小,仅分布于南北纵向排列的云岭山脉狭长地带。其水平分布东不过金沙江,西不跨澜沧江,北到云岭北段的西藏芒康县,南到兰坪县与云龙县交界的龙马山。云岭保护区在中段兴建,不仅完善了云岭山脉自然保护区的合理配置,使云岭山脉的保护区形成南北纵贯的地理格局,而且对云岭山脉动植物南上北下的交流和过渡起到了链接的作用,对未来开展这一区域滇金丝猴的繁殖研究和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横断山脉云岭山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