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交通经济论文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我国交通运输业仍将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鉴于交通运输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寻找一条适合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意义
(一)我国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资源问题。资源利用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使人们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运输业自从成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之后,一直是大量消耗资源的行业,如土地、能源、水、木材、矿产等资源,尤其是对能源的严重消耗。交通运输业对世界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成为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问题。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周围环境自然成分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本身的影响。前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交通工具在运行中燃料燃烧排放物的化学污染、热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对土地、植被、水域等产生的污染;同时,交通设施的存在还会对沿线的文化、历史和古建筑等风景名胜造成不利影响。交通运输对人类本身的影响表现为空气污染、噪音等对人类健康、生活质量等产生的影响。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严重社会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的数目剧增,影响社会的稳定。据统计,1993年我国由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折合约10亿元。而到了2005年,我国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8亿元。可见,交通安全问题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2006年11月发布的(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显示在过去15年中,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1%,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强度高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20%。另外更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耗能,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10倍多。我国单位产值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弃物排放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数倍,污染总量增长率也是总产量增长率的数倍。从2007年第1季度国内工业运行情况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煤炭等6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频频遭遇“电荒”、“油荒”、“地荒”,充分说明这种建立在资源驱动之下的高增长最终难以为继。经济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环境、生态成本,使得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生存环境压力。要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因而成为必然选择。
用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交通运输发展对策
(一)借鉴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当前,国际上出现了清洁生产浪潮,这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进展,我国应积极借鉴国际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转变设计思想和原则,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注意物质循环利用。同时,在交通设备设计中,要尽量使之不产生或少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影响:不使用或尽可能少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科学合理的设计,是交通运输业推行循环经济的前提条件。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进行科学和严格的管理。循环经济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和严格的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办事规则和操作规程,并且有督促实施的管理机制和能力。国内外的调查证实,工业污染物排放的30%~40%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只要强化管理,便可获得削减物料和污染物的明显效果。
(二)制定适当的交通政策
交通政策的制定必须与资源、环境政策同时考虑。交通的核心问题不能局限于交通发展的本身,而要综合考虑到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环境容量的可扩展性。在制定交通政策时应考虑以下原则:环境成本内部化。即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定价应考虑其对资源的需求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把外部成本纳入到交通运输市场价格之中。向资源节约型运输结构转变。将社会进步确定为第一目标,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进和管理的现代化,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使有限的环境容量支持更大的运输需求。鼓励环境友好型运输。通过各种交通运输政策的有机组合,如公共交通运输政策、减少燃料消耗政策等,建立环境、资源、生态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有机统一的监控机制和社会保证机制。
(三)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循环经济法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的法律制度和责任。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专门性的环境法律,对资源的节约、回收、再用、再生利用做出进一步的规定。为了促进交通运输业循环经济的开展,有必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由政府制定一些条例,并在条例的指导下,制定或完善有关的运输部门行政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