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当代农业经济论文 » 正文

南方农作制度的状况及其模式

2021-4-9 | 当代农业经济论文

 

现代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一些不利因素对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洪旱灾害过于频繁、森林覆盖率相对低、植被结构不尽合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中低产田比例居高,综合开发能力偏弱,农业面源污染扩展[1]等,都单因素或多因素交织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力的正常发挥,同时,常规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工业废弃物过度排放,其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使得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这种重负的资源环境条件束缚下,仅仅依靠常规的农业发展模式是难以取得突破的,人们别无他途的要优化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技术模式。凡能提高土、水、肥、气等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技术,都将成为农业技术体系中的新热点[2]。

 

而循环经济运用于农业领域的首要原则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因地制宜的发展循环农业,对实现农业经济与乡村建设整体协调的目标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言而喻,发展乡村农业循环经济与优化现代农作制度是紧密相连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对传统农作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以往实施末端治理的模式,建立一套集资源、生产、技术、市场为一体的物质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作制度。以有效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农业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协调统一起来,走出一条“集约持续”与“环境友好”的优化型农作制度的发展道路[3]。

 

1我国南方农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1.1我国南方农作制度的演进过程

 

农作制度作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种植制度的拓展和延伸,优化现代农作制度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与实现途径。合理与优化的农作制度强调资源合理分配利用以及系统的经济高效管理,其必须以具体的耕作制度(作物布局、复种、间作、套种和轮作等)为核心,以土壤管理制度(土壤耕作、施肥、排灌和防除杂草等)为保证,以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为原则,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求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在人类活动中,农业活动主要通过改变其地表植被、生物种类、土壤成分和性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影响环境演变。其中农作制度是农业改变生态环境的主要方式。就南方山区开发而言,根据历史演变进程农作制度大概可以划分为撂荒制、休闲制、轮作制和集约制4个阶段[4],在农作制度演进的各个不同阶段,由于耕作方式、技术手段的不同,而导致农业对环境演变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尽相同。①撂荒制,由于采用完全依靠土壤自然肥力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进行生产,一段时间后会因为地力的耗竭而无法继续使用。虽对水文、大气基本无影响,但降低了植被覆盖度。由于驯化野生物种,丰富了生物多样性。②休闲制,它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化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阶段,土地经过2-3年的休闲期后土壤肥力可以自然恢复。由于使用了铁制工具、人工培肥、借助畜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明显增强。③轮作制,由于土地频繁的耕种,作物不断的轮换种植,对耕种技术、粪肥使用技术和作物种类的选择有了相对更高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对土壤、水文和物种等环境因素的作用程度也更高。④集约制,它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阶段。传统集约制主要体现在精耕细作和多熟种植两方面,在生产实践中通常依赖品种选育、间作套种、促早熟栽培技术以及工具的革新等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工业革命的全面兴起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其采用作物间混套种、复种的空间集约型耕作方式,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大量使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拓宽了人类改变自然的范围。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改变土壤深层构造和土壤成分,土壤三化严重;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大型水利工程改变了水文生态系统、化肥农药引起水环境恶化;三是CO2、SO2、粉尘等改变了大气组成;四是草地退化、森林减少,植被覆盖度大幅度下降;五是现代育种技术和基因工程培育出新品种,丰富特种资源,大量物种由于环境的改变而灭绝,物种多样性降低。

 

1.2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现代农作制

 

循环农业理念来源于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又称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且实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让人们站在一个全新的整体视角看待现代农业的发展问题。将循环经济思想引入现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在既定的农业资源存量、环境容量以及生态阀值综合约束下,从节约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提高综合效益的起点出发,以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为目标,把现代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末端物质能量的有序回流来有效地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生产体系[5]。这对于转变我国农业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资源高消耗的增长方式以及缓解资源相对紧缺与人们需求增长的矛盾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可以避免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灾害多发等一系列问题的扩展与漫延,以求有效地统筹协调农业与资源、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很显然,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对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其核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条延伸的理念,重点要在“节约、保护、利用、拓展”4个环节上下功夫,实现农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式梯级利用、集约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在发展理念上,要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确立乡村农业循环经济的新理念。用循环经济的思路指导农业生产,摒弃依靠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做法,优化配置乡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2我国南方的集约型农作模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