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当代农业经济论文
农村经济集体经营模式,是指一些农村在特定历史阶段选择并坚持的没有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然保留了人民公社时期的一些习惯和做法的一种特殊经济发展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这类农村有7000多个,在全国80多万个村庄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这种农村发展模式,除了对生产责任制的抵制之外,通常具备一个团结一致的党支部;拥有一名德才兼备、号召力强的党支部书记;存在平均主义和高积累的分配制度,以及形形色色的思想灌输[1]。当然,除拥有上述共性,不同农村受其特定历史、地理和政策条件的影响,特色也十分鲜明。以本文所调查的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村,就依据自身条件以及村民的自愿选择,仍保留着大队和生产队两级核算体制,形成了“四统”、“两促”、“一发展”的管理体系。“四统”即在农业生产中村里实行统一管理使用土地,统一农业生产规划,统一耕种收打,统一购置生产资料;“二促”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一发展”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对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争论
对于农村经济集体经营模式的优劣,学术界尚无定论。一些学者对其表示肯定,韩元钦指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和运转,关系十分重大。没有它或者离开它,中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振兴、农民的转移,以至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实现,都将遇到极大的困难。它不是‘已经消亡’或者‘即将被取代’的组织,其功能犹著,使命很重,需求正旺,活力待发,是不应等闲视之的。”[2]刘德中认为,“走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拥有的资金与人才优势,是一般村庄没有办法比的。”[3]当然,也有学者对此表示怀疑,李鸥指出:“集体经济对于我们国家绝大多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已经不再适用……农村社区和农户的发展,一定要由农民当家作主、自己来搞。”[4]雷硕评价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典型的南街村:“南街村‘典型’的制造者们强化自己需要的‘仪式’部分,突出‘庄园主阶级’的集体富裕,掩饰大量外来雇佣劳动‘受剥削’事实。这种‘树典型’方法,短期可能有用有效,长期则对民族的‘政治文化’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5]本文认为,农村经济集体经营发展模式,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多数农村以“分田入户”为特征的经营模式相比,的确存在经营与成效上的差异。本文旨在对农村经济集体经营发展模式的另一典型,位于河北省晋州市马于镇吕家庄村的实地研究,在承认其存在合理性与优势前提下,进一步探讨这一模式对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二、吕家庄村集体经济模式的优势
由于吕家庄村未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工分、分口粮和集体耕作这些人民公社时期的印迹,至今仍是吕家庄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被称为“最后的人民公社”。但与20世纪人民公社时期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的状况存在显著不同,该村在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干群关系以及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一)农业规模经营
吕家庄全村有5500多口人、6400多亩耕地。由于地处冀中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机械化操作,该村所有粮食作物的耕、种、收都采用了机械化的管理,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村集体所有的联合收割机及载重汽车可对所有粮食作物统一进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为农户开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显然,土地集体经营从资源的利用方面说,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效益。当前,中央鼓励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实现集约经营。参照高新法、唐国增[6]等学者曾提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针对性和效果分析图”(见下图),吕家庄的经济体制正好落于该图的A区间,这一区间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实行的规模化生产,可以实现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而C区间是在自然经济下的小型化生产。目前,中国这大多数农村正在由C区间向B区间过渡。就是过渡到B区间,其形成的经济效果较之A区间还要相差甚远。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吕家庄以不破坏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村集体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一方面,坚持村庄建设用地的“节流”,注重对未来的村庄建设进行规划并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坚持为增加耕地而“开源”。在耕种收割上利用机械化实现了土壤的深耕深翻、秸秆全部还田,保持了土壤肥力并减轻了对土壤造成的污染。村内已实现了田间道路林网化,共栽树木10000多棵,有效阻挡了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影响,为涵养农田水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完善的基础设施
对于远离城市的吕家庄在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以工促建”的作用。全村现有10多个工业企业,以集体所有制型为主,辅以中外合资企业型和个体经营型,年产值近千万元。村集体依靠经营村办企业,不仅为农业发展支付了生产性投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极大的改善了村民教育、医疗和卫生状况。
(四)良好的干群关系
吕家庄首先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定期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村内重大事项经集体研究决定,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十分注重廉政建设,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干群矛盾,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多年来,吕家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社会风气,没有赌博、打架斗殴和上访现象,更无刑事案件发生,连年被省市评为“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