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传统戏曲论文 » 正文

现代传媒介入戏曲传播的优势

2021-4-9 | 传统戏曲论文

 

在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传统戏曲自身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戏曲除在编排、演出等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之外,更大的变化是传播方式的变化———即现代传媒介入戏曲传播。传播方式的变化所引致的后果,是拓展了戏曲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在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附着在音像制品之上的戏曲节目,经由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再度传播,是由媒体从业者将戏曲成品进行解码后重新编码,编辑成适合媒体样态播出的节目(这是一个新的成品),再将节目通过媒体发送出去,由受众接收并解读。戏曲经由广播传播的过程,往往是线性传播即“直播”的过程,意味着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同步传播发出,直到“直播”结束,作品才完整呈现,与此同时,受众也完成了接收和大部分解读,也就完成了解码—编码—再解码的过程。

 

1.再编辑优势

 

在现代媒体诞生之前,中国戏曲本身是一种线性的文化产品,具有边演出、边收看的性质,而当戏曲演出被用录音录像进行记录之后,再经由现代媒体进行播发的时候,上述过程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价值。在再编辑的过程中,传播者可以加入自己的思维和构想。不同的传播者,会用同一素材制作出完全不同的节目,这些节目非但外形不同,连内在含义也不同。比如一出戏可以本戏全播,也可以摘选唱段,还可以搭配其他唱段综合表述某一思想。素材固定之后,还可以用同一素材,加上传播者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传播者独有的心理感受,变造出不同的思维趋向。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在艺术、法律和经济行为中,以及在所有个体和集体生活中显露出来的世界观。”也就是说,不同传播者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或自己所代表的意识形态,有意无意地加入到再编辑的节目内容中,通过播出获得受众的欣赏,这个过程就会将节目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以思想方式传递给受众。

 

2.技术优势

 

中国戏曲的受众有独特的审美习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演员是不讲究化妆的,更谈不到制作每个剧目独有的舞美和灯光效果,老戏迷经常只注重演员的唱功,这就是常说的“听戏”而非“看戏”。在现代技术水平下,高科技的记录设备将尽可能保真地录制下演出内容,特别是在电视录制时,电视播出本身对节目质量的要求较高,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好的灯光条件和舞美效果;而广播特别是立体声广播对声音质量的要求非常高,所以电台录音的效果甚至超出现场观看时某些观众的感受。此外,运用技术手段可以记录一些老艺术家的演出水准,即使已经故去多年,他们的风采仍将呈现给广大观众,弥补物是人非的距离感,例如至今仍可以通过广播欣赏已经去世多年的秦腔演员郭明霞所演唱的《赶坡》。同时,健在老艺术家年轻时的艺术记录,也能使受众体会他们昔日的风采。这都是过去技术条件下所无法实现的。

 

3.效果优势

 

戏曲在和媒体结合之后,作为精神消费品,媒体所传播出来的戏曲作品就有了再度流通的可能,而与戏曲本体仅仅局限于剧场消费大大不同了。现场观摩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但仅作为一次性消费。例如演职人员演出某一剧目,当今观众一般仅需购票一次就可全剧观摩,但也仅有一次观摩的机会。而媒体的戏曲节目虽然也是一次性播出的线性结构,但对受众来说却是进行反复消费的机会。例如某观众可以在电视上反复观看演职人员的表演,只要该节目被电视台反复播放。而通常来说,通过广播和电视欣赏戏曲的成本要远低于观摩现场演出的价格,这对于巩固戏迷群体具有较大的意义。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三贴近”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一指导方针当然也可以运用于戏曲传播领域。尽管现在仍有许多剧团在基层演出,而且现场演出的观众效果往往比较强烈;但现场演出的传播效果和性价比显然远不如通过媒体进行传播。陕西戏曲广播所编排制作的《千年等一回—黄土地原生态艺术绝响品鉴会》荟萃了陕西十三类珍稀剧种,集合了近百名民间艺人,以原生态的演唱和表现形式,为全国观众展示了一场原汁原味的陕西戏曲。该节目在央视戏曲频道现场直播之后,引起了广大观众强烈的反响,以至于央视在半年之内就十余次重播。可以说,任何一场现场演出,若不是经过媒体传播,都不会收到如此强烈的效果、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4.传承意义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具体体现以及多种传统艺术的聚合体,不仅是曾经存在,而且在当下繁衍,还要在未来延续。戏曲从诞生到完善的顽强生命力,就得益于能紧扣时代脉搏,并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与时代同行。戏曲和大众传媒,特别是和广播电视相结合,的确是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下语境中为自己找到的一条出路。目前,国内有四家省级电台开办了戏曲广播,还有国家级戏曲电视频道一家、省级戏曲电视频道一家,而至于非专业频道(频率)所开办的戏曲节目更是数不胜数。戏曲要突破困境和当代传媒寻求结合,就需要创新和坚守。所谓创新,是利用当代传媒作为传播手段,由传播者用符合当代受众审美方式的举措,加入符合思想体制的传播倾向,将传统意义上的戏曲重新包装并推向受众;所谓坚守,是指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戏曲所内蕴的恒常价值观、普世人文品质,各剧种独有的舞台呈现模式,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进行摘选。

 

由此,戏曲艺术的传播效果大大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表现形式之一,中华戏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历史积淀,她的传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现代传媒的记录与传播;现代传媒,作为当代科技最迅捷的集大成者,其对戏曲市场与受众有着占有的内在冲动,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战略引领,这都将使其自觉地将视野聚焦于传统戏曲艺术。因此,两者的内在结合是必然的、深刻的而且是水乳交融的,并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深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