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传统戏曲论文
新编大型京剧《赤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后,几乎场场爆满,观众不乏80后、90后的青年人,其在剧情和人物塑造方面创新力度很大,新剧展示了全新的周瑜形象;同时,诸葛亮也被请下“神坛”,将浓郁的中国京剧韵味与当代年轻人的观赏兴趣相结合,开创了京剧审美的新时代,获得好评如潮;经过由时尚元素包装过的《牡丹亭》青春版、园林版、实景版、厅堂版的演出后,昆曲因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策划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一时间,成为人们心目中精致艺术的代表与典范。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也将于2011年亮相,人称“历史最悠久、艺术品质最高”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该剧改编自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雷特》,自2005年推出以来,曾先后五次赴欧洲参加多个艺术节的演出,以其浓郁的“莎味”及充满魅力的“京味”,博得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1大众与专家欣赏观对立的悖论:传统文化创新的动力与阻力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一个悖论,即消费者和业界欣赏观有对立的文化怪象。是否进行商业化的运作是矛盾的关键所在。
1.1传统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把它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为后人保留可供选择的品种,不要因为个人战略失策,使得后人失去选择的机会。现代传媒如此发达,传统文化要面对的是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取向熏陶的新观众,如果不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就很难把这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保存下去。市场就是标尺,在这把标尺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文化需求。谁抓住了这种需求,满足了这种期盼,谁就能够华丽转身。在新编京剧《赤壁》的现场,一位青年女士说:“很好看,尤其是声光电制作出的‘万箭齐发’的场面真好看。”另一位青年女士说:“‘火烧战船’的场面很逼真,让人震撼,于魁智也很棒。”张继刚导演本人说:“我把高科技声光电用于京剧,就是想不仅让老年人爱看,更想吸引80后、90后走进剧院看京剧。现在看来,这个目的达到了。”
1.2阻碍传统文化创新的声音
传统文化包括电影、戏剧、绘画、曲艺等,历经数代历史风雨的磨炼,早已经沉淀、锻造出一个基本的框架。编造出的艺术作品,还有看点吗?左改右改,一味迎合,一路退却,把传统大戏改编得面目全非,这不是在玩弄经典吧!中国传统文化如此传承下去,我辈不成了历史的罪人?把传统文化变成了一个文化艺术的“拼盘”,呈现给青年,这对青年绝对是一个误导。他们会误以为传统文化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既体现社会价值,也反映经济效益;既应该保护传承,更应该创新。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理想和实践的积淀。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有从过去到现在发展的过程性,那么人类文化就具有从传统到现代转变的适应性。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的现代文明,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重建和再创,更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要的环节。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传统文化的价值再创过程中,必须能接纳不同的意见,兼容不同的观念,才能使原来的思想“成其可”,“去其否”。现代消费者的消费兴趣、消费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和物质消费时代的消费者相比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传统文化的价值再建必须进行现代性的文化理念转换,必然表现为积极面向现代的文化受众,面向未来,敢于用新的审美标准来取代旧的观念。
2传统文化价值再建的意义与途径
所谓传统文化价值再建,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进行商业化运作的过程,而文化产业做的是大众文化。经济信号起伏,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一个重要的变化方向是:人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精神文化消费。人们在文化消费中增加希望、增强信心,这样使得文化产业有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文化产品靠的是智慧、是创意、是高科技。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建设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规律性,国际金融危机很可能促使人才与资本等要素向文化产业转移,文化市场面临重新配置,这就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2.1传统文化价值再建的意义
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价值再建的很好案例。她在海内外的成功演出,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2.1.1实现了文化审美风格的超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懂古人的风格,但都接受青春版的《牡丹亭》?因为她已经超越汤显祖的方式,如含蓄、婉约的东西,里面有张扬的成分,这一点西方人认同。青春版《牡丹亭》能够走向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继承传统审美观点,也超越过去审美观点。
2.1.2异彩纷呈的演出形式,为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走进了戏曲演出的剧场,这就体现了现在年轻人对文化了解具有一定的自觉性。
2.1.3市场的要求是多样化的,它推动传统文化向更丰富、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市场总是促使艺术家们不断地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只有在一个庞大的市场基础上,艺人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空间。
2.1.4文化产品商业化是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助推力,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最重要是要展示和关注,去推荐一些能够反映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软实力,有助于塑造国家的美好形象,实际上国外有很多国家把大众文化看成是促进国家形象更好的一种手段。
2.2传统文化价值再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