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音乐技能论文 » 正文

音乐教育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2021-4-9 | 音乐技能论文

 

笔者踏上工作岗位是99年,恰逢课程改革的全盛时期,可以说新课程实施给我们音乐老师提供了一块崭新的天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被其中所蕴含的前所未有的新观念、新思想洗礼着,从而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同时,每一位学生也都感受着新课程带来的可喜变化,似乎连课堂都比以往活跃。然而,在这表面热闹,活跃下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些什么?在体验并模仿了新课程时期众多老师创设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后,我发现了一些现象,看似热闹,丰富,学生积极性很高的课堂,却丢失了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我们的课程目标中有这样一条,音乐课,要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树立其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有专家指出,学科与学科之间都具有相通性,我也这么认为,如果说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拼音和识字,那么我们音乐课堂的基础就是音准、节奏、音色。在老师孜孜不倦传授基础的当下,我们也要乐此不疲好好扎根在本课堂的基础训练上。可以说,音准,节奏,音色是贯穿我们小学六年音乐教学的主线,如果学生的演唱没有音准,节奏感,也没有和谐优美的音色,孩子们怎能提起对音乐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又怎能进行任何形式的创作呢?基于此,我就自己对于音乐课堂基本技能训练的方法与效果谈几点收获。

 

一、培养学生的耳朵,提高学生歌唱的音准

 

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都知道,音准是指歌唱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所以,想让学生能表现音乐,先得让他的耳朵学会听音乐。我是从两个方面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

 

1.视唱练耳常做,提高音准有保障

 

每一堂音乐课,我都坚持让孩子们做视唱练耳的训练。因为几乎每堂课都需要训练,所以训练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多种多样,而且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来设计不同的训练方式,从而尽量使训练取得最佳效果。为此,我设计出了一系列的适合不同年级的视唱练耳的方法。比如,在教一年级入学儿童学习音名的时候,我做了一个纸闹钟,这个纸闹钟的刻度就是do、re、mi、fa、sol、la、si、do,一开始由我拨动闹钟的指针,针指向哪个音,全班学生就要唱出此音的音名。接着,我再让掌握较快的学生来取代我,并且请出个别同学演唱,这种方法既让学生兴奋,也让他们紧张,注意力更是高度集中,不多久,学生对这个8个音名已经印象深刻了。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和同学一起创编了简单的课堂暗示语,如:低音1111,5555,是提醒学生要坐好,高音1111,5555则是提醒他们要看老师的眼睛。这样一来,不仅休息了我们音乐老师的喉咙,还恰到好处的让学生明辨了高音和低音。此外,我还给班级表现好的三位同学取了三个音乐名称,一位叫11,一位叫55,一位叫11,当我需要他们来当小老师的时候,我会用钢琴来“喊”他们的名字,在那个当下,其实全班同学都在听,“是谁呢?”慢慢地,随着他们对这几个音名的音高有了固定的印象之后,我会紧接着用其他的小音程来取换。有了这样一种听和唱的习惯之后,在接触新歌的时候,学生会很自然的用自己的小耳朵去记住歌曲旋律的高高低低,对于学习新曲有很大的帮助。

 

2.新歌学完常复习,音准记忆更牢固

 

现在的新教材普遍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老师们可能会漠视复习歌曲,很少在紧接的教学中安排复习教学,而根据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大量实验,人的学习遗忘曲线描绘出,刚记住的信息早期遗忘的概率非常大,越往后,信息遗忘的危险就越少,所以,我平时对于歌曲复习的间隔放的非常之短。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掌握要求同时也在递增,从一开始的完整演唱,慢慢延伸为无旋律伴奏演唱,再进行无伴奏的清唱……这无疑又是对学生音准绝大考验。此外,在演唱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及时纠错,不要学生走音了还没能听出来,那就完全失去的教学意义。总之,提高学生演唱音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工作。我们老师在运用有效方法坚持训练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些都是密切联系的。

 

二、舞动学生的心灵,练就富有律动的节奏感

 

音乐当中的节奏概念是很广泛的,归纳到课堂上,我认为就是节拍和速度这两个概念。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歌唱舞蹈还是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呢?我是这样做的。

 

1.培养节奏感,首先从强弱,快慢开始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强与弱理解不够透彻,用“重”与“轻”来讲,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如二四拍,可用多种方法来演示强弱规律:可以是在凳子上重敲一下,轻敲一下;可以用脚踏重拍。低年级的孩子有一小部分对节奏的快慢体会较差,在配合律动之类的节奏训练是总是不合拍,我便设计了“快跑和慢走”“学动物说话”等节奏游戏,让他们渐渐明白和掌握什么是快节奏,什么是慢节奏。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我则时常让他们进行多声部的节奏练习,就是将学生分成两组以上,每组以一种形体动作或口念“哒哒”来进行联系,这种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还锻炼了学生的练耳。

 

2.律动,音乐节奏教学中的有机溶入

 

“律动”,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旋律的不同节奏,做出表达各种不同舞蹈语汇的肢体语言。律动不仅需要充分发挥聆听者的想象力,而且还需要动作的协调符合音乐情绪的特点。工作以来听到的公开课中,几乎没有老师在高年级的音乐课堂中添加律动,而我则不同,当我在低年级课堂亲身实践取得效果之后,我果断的让五六年级的同学也动了起来。起初,学生们是很不适应,所以我经常亲自上阵,不管动作美或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同学们示范。记得六年级有首《劳动歌》,内容非常吸引学生,在新授的那天,我把自己化装成小矮人,扛着锄头走着矫健而有节奏的步伐,同学们哈哈大笑的同时当然是兴趣盎然地与我同舞,结果,这首布满后十六分起唱的歌曲,轻而易举就让孩子们掌握了。经常做律动的实践,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乐感和表演才能,致使教唱新曲的速度和效率都提高了,真是很让人欣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