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乐教改论文
长期以来,学前师范专科音乐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高师本科课程体系,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门类过多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偏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时期,这种课程体系显然具有了很大的不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它不适应学生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至今,教育的发展势如破竹,学校升格、扩招、增设专业后,学生个体的能力、素质,学生的职业定位,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都发生了变化。“学生”作为教育的产品投放市场的信誉、质量已成为教育竞争的焦点。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挥,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结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等十大理念,提出了音乐教育“培养人”的新思路o[’J因此,建立起基于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体系是各类学校的重要课题。师范专科音乐课程也不例外。
其二,它不适应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教育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音乐的普及,音乐已从象牙塔步人平常百姓家,儿童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从十年前“奥尔夫”引发的“教学法风暴”,到功利性特长训练的流行,及至当今实施新课程标准中重做课,重作秀的现象等,在儿童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偏离现象。为什么国内外先进教学法难以深层次推广?为什么美育与求知的双效追求目标难以实现?为什么一些音乐教育研究的专家们总在孤军作战?究其原因是缺少大批有先进教育理念,有综合理论水平,有较高音乐素质,有较强教育实践能力的现代型音乐教师。
显然,师范音乐教育改革发展滞后,音乐课程体系陈旧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以师范音乐教育为切人口,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面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培养不同层次音乐人才,已显得尤为迫切。新的课程体系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强调时代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师范专科在一定时期内还担负着培养音乐师资的使命,而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适应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音乐教师,改革师范专科音乐课程刻不容缓。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材、教法、教学评价等诸多因素,鉴于本人的能力以及篇幅所限,笔者在此只就师范专科音乐课程内容和结构的改革提出初步构想。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内涵的科学构成出发进行重新构建。
一、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是课程改革的依据,学前师范专科毕业生大部分定位于幼儿园教师,也有的会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少年宫专干,企、事业单位和社区音乐骨干等。根据这一定位,学前师范专科音乐课程从横向应分音乐教育专业和非音乐教育专业两个培养目标。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内容不仅要有普及性、基础性,还需要专业性。学生需要学习系统的音乐专业理论和音乐教育理论,具备初、中级音乐技能,熟悉幼儿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具备幼儿园、小学音乐教学和儿童音乐活动组织能力。同时,在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他们更需要认识“音乐课程的内在本质的价值—审美价值,更需要经历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的审美体验”。〔’〕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现代的教学手段渗透到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才能在音乐课程中“被育”,才有可能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去“育人”。非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内容要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在他们的音乐必修课程中,应削减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课,加大音乐鉴赏和音乐活动的比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人具体的音乐活动之中,同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紧密融合,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奠定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音乐教育专业与非音乐教育专业需要不同的定位培养,同一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不同层次的水平。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的会成为音乐兴趣班的专职教师,有的会成为幼儿园、小学音乐教育、教研工作的骨干,有的需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的表演、编导、策划等,还有更多的学生需要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非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虽不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但也需要在工作岗位上组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部分学生也有音乐专长的需求。因此,学前师范专科音乐课程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从不同层次人才所
二、课程内容的重构方案
现行学前师范专科音乐课程内容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和声、作曲常识、伴奏编配、音乐欣赏等分科设置,以知识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每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科内容缺乏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学生学习难度大、效率低,同时每科教学以“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甚至惟一目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周而复始的乏味练习,虽能强制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有可能泯灭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兴趣,使学生缺乏后续学习的潜力。这种危机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今后,他们成为教师,还会波击一代人、二代人……为此,笔者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将音乐课程内容按五个模块、三个级别、三个学段进行重新构建,以期能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
1、基本能力训练模块
①读谱与唱歌:将读谱知识、旋律视唱、练耳、发声基础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谱中练习视唱,在视唱中学习歌唱方法,在歌唱中训练听觉,达到认识五线谱,掌握浅易发声方法,具备初级演唱水平的目的(拟达到社会声乐考级三级标准)。②乐理与键盘:将音程、调式、和弦等乐理知识与钢琴弹奏的启蒙训练结合,让学生从谱例升键盘叶概念的操作过程中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学习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具备初级的钢琴弹奏能力(拟达到社会钢琴考级二级标准)。基本能力训练模块将乐理、唱歌、弹琴交叉渗透,沟通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较轻松地跨人音乐殿堂之门,激发起他们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