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建筑论文 » 正文

建筑空间的营造方法

2021-4-9 | 城市建筑论文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利用的紧张,导致建筑向高容积率发展。大进深、超高度、大密度建筑在城市区域不断涌现,一些建筑开发仅重视高度与“广告效应”而不断攀比,空间压迫、环境单调、城市风貌支离破碎,给城市整体空间形成一定的破坏作用。如果不在城市规划中采用具体的措施、建筑设计中采用具体的方法,势必给城市空间景观、日照、卫生等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从以上角度也可以看出,高质量的公共空间的形成是提高城市居民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

 

2.工程概况

 

附基地及周边概况(参图1)本建筑位于嘉兴南湖新区,新区处于中环南路东段,与嘉兴南湖相呼应,是嘉兴南湖区建设“上风、上水、尚善、尚品”东南新城的主战场,是未来新嘉兴城市中心的入口,新区中心与嘉兴老城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将建设成为集行政办公、新型商贸服务、文化娱乐和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成为嘉兴东片城市副中心。目前,以国际中港城、国际电气城、汽车商贸园为代表的商贸项目,以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国际网球场为代表的配套功能设施,以同济大学浙江分院、北师大南湖附校、嘉兴一中等为代表的名院名校、以嘉兴妇保院为代表的医疗设施以及以澳洲花园、格林小镇为代表的众多小区楼盘等精品项目正在建设中。建筑地上部分由主楼和裙房组成,主楼以开敞式办公和小开间办公为主,最高21层,建筑高度为79.39米。裙房为二到三层,建筑高度14米。地下一层,功能为机动车停车库及非机动车停车库(人防)、设备用房,标高为-4.8米。总建筑面积为4405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3315平方米。

 

3.空间营造的设计方法

 

3.1 建筑空间体量的控制

 

高层建筑同其高度与巨大的体量对城市空间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营造空间”这一角度讲,体量的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主体建筑同周边建筑及环境道路的关系。本工程东临主要城市道路,南、北、西侧均为城市支路。其中第五大道原规划以商业步行街区为主。主体高层东西面宽控制到56.8米,基本为基地总宽度尺寸的1/2以下,有效控制基地内部及本体对北侧道路与临地的影响。在位置上协调体量关系,距离北、南与西侧道路控制距离10米,减少对支路的压力避免产生空间的紧迫感,沿主体建筑布局2—3层的商业裙房,裙房沿第五大道及城市干道展开,退有一定的步行距离,并沿第五大道布局商业骑楼,丰富第五大道空间界面,延伸了视线量度,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感。(附范围图参图2)

 

3.2 聚散手法的运用。

 

“聚”的设计使建筑的容积率提升,建筑密度加大,空间环境紧张,压迫感增强。“散”的手法可以改善环境,提高绿化率,减少建筑密度。现代城市建设需要“聚、散”结合的设计方法,以在提高环境空间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率,节约资源。在方案的设计上采用了“聚、散”结合的手法,以聚为主,裙房半包围主体建筑,而不分离,退让空间形成半围合的广场,广场自然形成主体空间的南向主出入口。并且广场空间面向南侧向阳路形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缓解了向阳路南侧高层对向阳路道路空间的压迫,而使道路两侧建筑都具备了“活力点”,具有了较高的“人气”,营造了小型公共空间。

 

3.3 场所与空间

 

建筑在城市特定地域中,应具备能被感知的“场所精神”,场所营造是空间营造的内容之一,“场所”涉及了建筑学、社会学和环境心理学等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

 

3.3.1 环境场所涉及的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受建筑环境的影响,是“场所“涉及内容之一。本工程的设计,东侧为嘉兴南湖新兴中心区的“广场”,同时,工程设计充分考虑到尊重周边场所的环境,将建筑自身围合的“小广场”面向新区的“大广场”,体现“迎合”的理念。大小广场相互因借而使小广场空间得以扩大,大广场空间得以伸展。“场所精神”得以体现,给人以安全感与归属感。

 

3.3.2 建筑造型设计的场所感

 

建筑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艺术设计更是受到周边环境与场所的影响,非人性化的突出表现过分强调建筑的孤立性,封闭性或者张扬性会破坏城市的整体空间与环境。建筑文化物质不是一个或几个个性的建筑所表达的,它需要地域与自然所赋予的群体的共性,作为“场所”里的“一项工程”、“一栋建筑”,应依附于周边整体环境之中。在设计中,方案造型简炼,与新区建筑风格协调,主体方形,整体稳重,与新区的时代性更加贴合。裙房柱廊与骑楼又体现了地域色彩。(效果图参图3)

 

4.结论

 

建筑空间营造是现代建筑空间理论的眼神,发展到今天,不仅注重自身空间的营造,延伸到了城市空间的层面,更加注重城市问题的解决思维,体现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结合,体现人文精神,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从这一角度上看,城市空间的营造具有广泛的内涵,是现代建筑设计对环境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充分尊重与认同。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与城市规划师在实践工作中具备空间营造的意识与责任感,掌握空间营造的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