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文化论文 » 正文

生态文化与技术革新生态化的关系

2021-4-9 | 生态文化论文

 

1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生态化:概念与内涵

 

1.1生态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从历史上看,生态文化概念的提出与人类技术发展状况是直接相关的。1982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21世纪的全球性课题和人类的选择”大会上,罗马俱乐部创始人A•佩切伊曾指出,人类通过技术圈入侵、榨取生物圈的结果,破坏了自己明天的生活基础。他认为,“如果我们想自救的话,只有进行文化性质的革命,即提高对站在地球上特殊地位所产生的内在的挑战和责任以及对策略和手段的理解,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那种文化革命”[1]。国内学者余谋昌先生把这种“文化革命”所形成的文化称为生态文化[2],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狭义上讲,生态文化是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广义上讲,生态文化是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的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3]。一般意义上,生态文化是一种普适性的价值理念,其核心是倡导一种共生与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价值观对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种‘方向盘’的作用”[4]。凡符合这一价值观要求的文化内容,都可称之为生态文化。生态文化要求重新审视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合理性,系统反思现有文化所具有的环境破坏性,及由此带来人们观念、制度、伦理、行为等各个层次的调整和改变。由此来讲,生态文化首先应是一种创新文化,要求以生态取向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取代现行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适应于当代环境问题的具体的生活样式。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生态文明等一系列理念纳入政治舞台,生态文化也逐渐具备了更为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更为坚实的社会基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生态文化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可以使一种新的文化理念为群体所共有,使一切符合这一理念的行为成为社会风尚,从而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凝聚起一切可能的力量,致力于环境问题的解决乃至其他社会目标的实现。

 

1.2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化是指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5]。它是一个涵括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整体性战略。其中,技术作为最物化的层面首先受到人们的关注。1962年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等现代技术。卡逊以翔实的事实深刻论证了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其后,人们越来越多地将质疑和批判的目光指向了现代科学技术,并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技术创新体系割裂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效益的关联,而将技术创新的价值限定在狭隘的个体层面上,并因此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技术创新生态化作为技术发展的当代转向,也由此承载起人们对技术的新的期望。一般认为,“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全新诠释和定向改变,它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生态学思想,考虑技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和作用,既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又要确保环境清洁和生态平衡,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又创造生态价值,最终目标是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6]

 

当前,技术创新生态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日益严峻,自然灾害、社会风险迭出的情况下,只有将技术创新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树立新的生态价值导向,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发展,也才可能为社会所接受,进而有益于自己的长期发展。世界各国在反思传统的技术创新的固有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纷纷提出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框架。1994年,美国政府发布《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技术》报告,提出绿色技术要有利于实现国家目标,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是预防而非治理,并制定了促进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与出口的战略,以图加强同欧洲和日本在绿色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德国政府把绿色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门类,致力于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其成功范例之一是耗电少、辐射低、使用材料种类少且便于回收利用的“绿色电视”。加拿大联邦政府早在1993年就制定出绿色技术创新计划,并被列入联邦重大科技计划[7]。生态化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各国争夺的一个制高点。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本质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实现科技价值的生态重构,它将科学技术视为社会—经济—自然这一复合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价值不仅在于人类需要的满足和人类福利的促进,而更重要的在于维持并增进整个系统的平衡。推行技术创新生态化,既有助于技术创新中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进而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比较

 

如上所述,生态文化和技术创新生态化都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并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理论此,但二者并不是同一的,而具有其内在的不同。

 

2.1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生态化具有不同的主体

 

生态文化以和谐共生为核心追求,但和谐与共生绝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需要双方乃至于多方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构建。从现实来看,现代生态文化的反思和构建主要源于人文学者,正是他们对人类文化及其时代问题的深刻洞察,成为生态意识觉醒的起点。但生态文化不是某一群体、某一领域的事业,而是一个社会整体活动的结果,生态文化也只有弥散在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文化等广阔的领域中,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成为他们自觉的选择,才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包括人文学者、环保组织、各级政府在内的所有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都是生态文化当然的主体,通过他们各自的社会活动拓展和丰富着生态文化的内容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生态化的主体。企业不但要具有生态化的经营思想,还要具备技术创新生态化实践的能力,并贯彻于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中。但由于技术创新生态化价值关注的广泛性和公共性,作为具有利益驱动的经济实体,企业不可能独立成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主体,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环保组织乃至社会公众也都是应然的主体,并在其中承担着同样而不同一的责任。其中,政府通过政策性引导成为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核心推动力,大学、科研机构等为其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撑,社会公众则以其意愿和消费选择成为这一活动的压力和动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