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版权贸易论文 » 正文

出版行业的文化输出工程构建

2021-4-9 | 版权贸易论文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纵观全球经济发展,不论是从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外在市场竞争,“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此,不仅是商业要“走出去”,文化也提倡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因此出版如何“走出去”也成为这几年业界的热点话题。由于出版产业自身的特殊性,出版要成功“走出去”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果没有正确的策略和系统的规划,其效果恐怕难以尽如人意。因此,我们需要把“走出去”工作提升到系统化、专业化高度,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这里所谓出版“走出去”工程,是以出版物为载体,通过成品出口、版权贸易、资本输出等各种途径,把我国的优秀精神文化作品介绍到其他国家,扩大国际影响力。加强出版行业的文化输出,无疑是逆转我国文化贸易逆差、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出版需要“走出去”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版“走出去”的政策,各出版机构对“走出去”工作的认识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大的提升。党和国家如此重视、出版社如此积极,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外文化交流需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初步改变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1]美、英、法、德等欧美发达国家早就将出版推向世界,英国出版业40%的市场在国外,法国20%的图书是为了出口[2]。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我们对于先辈们创造的传统文化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的新技术新成果引以为傲,但国外对此却知之甚少。书籍是介绍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然而由我国出版的中外文版图书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才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中国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具影响力的文化支持,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得到相应的提升,更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3]此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世界有了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愿望和需求。欧美各国中文爱好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他们想要了解中国,就免不了阅读中文书籍。有了需求,无疑就会拉动海外中文图书市场。中国题材图书越来越受到国外出版商的青睐,目前多家著名出版集团相继设立了专门出版中国图书的部门,例如企鹅、哈珀、兰多姆等。

 

(二)产业发展需要

 

从全球出版集团营业额排行榜,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是出版大国,但并非出版强国。我们有着庞大的出版体系,但出版收益与国外出版巨头而言却相差甚远。2007年全球出版业50强企业中,中国仍然仅有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家上榜。不同于其他出版集团全球性的收益分布,我国出版企业影响力主要在国内,销售收入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与此同时,海外中文图书市场当前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期。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东南亚、澳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约一共有3000多万海外华人。近十多年,来自我国内地、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的新移民在快速增加,他们需要阅读中文图书,我国在海外求学的学生更需要阅读到国内的新书。”[4]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面对国外出版巨头的涌入,“走出去”无疑是出版产业做强做大的必然结果。出版社只有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创造品牌,屹立于世界出版之林。

 

(三)改变文化“逆差”的需要

 

对外开放历来都是双向的,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在对外贸易上改变了过去的贸易逆差的局面,但文化输出一直处于弱势。“随着文化资源和市场的开放,长时期和巨额的版权贸易逆差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文化产业利润的巨大流失,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萎缩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3]加强作为精神文化承载物的出版物输出,无疑是改变“文化逆差”的最佳途径。

 

二“走出去”工程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出版“走出去”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情况并不乐观。过去3年,中国图书的版权输出分别为1434种、2050种、2007种;引进版权和输出版权的比例已经由最高时期的15∶1下降到2007年的4∶1[1]。虽然图书输出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我国出版走得并不远,也走不稳。从输出的语种看基本上是中文,出版输出的大部分限于港台地区,中文出版物在西方出版物市场所占份额极小,影响十分微弱;从输出的种类看,由于文化宣传存在偏差,输出的品种多集中在传统文化,国外出售的更多的只是烹调、中医、武术书籍……迫切的输出需求,但不能带来理想的结果,这其中肯定有我国出版本身的不足之处和一些客观因素存在。

 

(一)文化差异性

 

借用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王竞博士的话:“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诸如语言、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出版体例等一系列不同,制约了中国图书的版权输出。”

 

(二)翻译问题

 

正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如何准确将作者的表达翻译成输出国的文字成为了摆在出版者面前的实际问题。在向国外市场推荐作品时,由于外国出版商倾向于直接获得翻译稿,出版社纷纷表示翻译问题成了走出去最大的瓶颈。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的《狼图腾》一书,目前已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各国出版。《狼图腾》海外版权人周海伦表示,这本书的翻译时间长达2年。我们国家虽然拥有众多各类外国图书翻译的优秀人才,但是缺少能够把中文翻译成其它文字的人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