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版权贸易论文 » 正文

版权贸易与版权产业进展趋向

2021-4-9 | 版权贸易论文

 

1版权产业

 

版权产业是当今国际上新兴产业之一,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版权已经迈入产业化道路。在我国,理论界对版权产业的内涵、构成及产业分类并无定论。按国际上通行的概念,版权产业是以版权为核心资源和核心价值的产业形态,它不仅包括出版产业,同时包括其他文化产业形态,还包括一些涉及版权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形态的相关部分。版权产业虽涉及行业和范围很广,但根据发展阶段界定,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的版权产业,主要指图书、报纸、杂志、音像、电影、广播电视等;二是新兴的版权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出版物、信息软件、广告业等。目前,我国在传统图书出版领域的对外版权贸易较为活跃,版权产业链相对较为严密,理论和实证研究也较为深入,而计算机软件业等新兴版权产业,也日益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

 

2北京地区版权产业的发展阶段

 

北京地区的版权贸易和版权产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升、对外影响的日益增强,北京地区的版权贸易和版权产业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地区在出版领域通过版权交换实现了国际间的出版合作,虽然当时没有版权贸易的概念,但版权贸易已初现萌芽。1981年,国务院下发了《加强对外合作出版管理的暂行规定》,作为国内出版社进行海外合作的指导性文件,版权保护是依照文化部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条例》(内部文件)实行,1987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定了版权保护的原则。

 

90年代初期,我国在版权贸易立法、版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990年9月,颁布了第一部版权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88年4月我国成立了第一家国家级综合性版权代理机构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1990年3月,成立了全国性的专业社会团体中国版权研究会(2002年4月更名为中国版权协会),1992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版权集体管理机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1993年我国同时加入两个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这一时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出版专业、研究部门及版权管理部门也应运而生。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版权产业保护服务体系是版权贸易的生命线和版权产业的催化剂,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地区版权贸易逐步繁荣。

 

进入21世纪,版权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期,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WTO的框架下和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北京的版权贸易进入全球贸易市场,并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版权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所占的比例快速提升,数据显示,北京地区2002年引进图书版权6780种,较上一年增长22%;输出图书版权532种,较上一年增长67%,引进和输出版权总量均居全国第一[1]。北京地区2004年出版发行业和版权服务业增加值为99.1亿元,占北京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2%,占北京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3%[2]。知识的版权化已为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带来了巨大的驱动力,版权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范围已覆盖到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建筑外观、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众多领域。“十五”时期,北京市与版权相关的几项主要指标均列全国首位。其中作品登记16184件,软件登记23961件,引进图书版权34152种,分别占全国的46.3%、37.1%和66.2%[3]。

 

近两年来,北京版权产业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呈现了更加良好的态势。2006年12月11日,中国企业版权峰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进行了“企业在国家版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主题研讨,盛大、网易、新浪等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企业版权联盟,公布了《联盟自律公约》,这标志着,一方面,企业主体作用开始逐步得到充分认知和发挥,另一方面,版权企业实现了从自发、无序向自觉、有序的转变,企业间开始加快联合向产业集聚的道路迈进。另外,值得欣喜的是,版权保护工作适应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向数字出版等高端领域纵深发展,2006年4月26日,北京版权局北京版权保护中心数字作品登记平台启动,通过数字水印技术来保护数字化作品的版权,这是在全国率先建设的数字化条件下作品版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

 

3北京地区版权贸易和版权产业发展现状

 

3.1出版领域版权产业发展领跑全国

 

首先,版权贸易发展高于国内总体水平。在版权贸易中,图书版权贸易在我国版权贸易中处于核心地位,其规模和所占经济份额都远远超出了其他,成为北京版权贸易和版权产业的主要内容支柱。1995~2003年间,北京版权引进、输出大体维持在15:1的比例,高于全国10:1的比例,从总量上占国内总量的40~60%[4];版权数量以平均30.3%的年增长率增长;版权贸易保持快速发展,居全国之首;北京版权引进和输出比例的逆差正在大幅度缩小,2006年为3:1[5]。其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对外版权输出贸易伙伴主要为在台港地区东南亚等华人集中的国家,版权引进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1995~2005年,北京地区引进台湾图书年均增长率达19.4%,2005年引进到台湾地区的版权占到引进总量的11.06%,达到1038项[6]。版权引进的主要是美国,占引进总数的45.7%,其次为英国[7]。贸易对象中有出版社、代理公司、也有研究机构、基金会、档案馆,海外贸易已经从单纯地卖版权转变为主动地谋求双向合作。再次,汉语教材的版权输出是版权贸易的重要形式和经济增长点。2005年,仅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一家的对外汉语教材输出业务,就达到149种,排名全国第一,占全国版权输出总量的10%以上[8]。

 

3.2新兴版权产业迅速崛起,形势喜人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出版产业的逐步转型,版权产业在范围上,从基本局限在图书领域实现向电子出版物、计算机软件、广告业、文化娱乐、信息网络等文化创意为重点的版权产业覆盖,在介质上,从纸介质向磁光电延伸,在载体上,从有载体向无载体转变。并在规模和实力上,展现了强劲的后发优势,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虽目前国内尚无对应的统计口径,但从产业相关的部分行业数据来看,2005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03.5亿元,占全市GDP的8.8%,营业总收入达到2602亿元,上缴税金116.5亿元,北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4537亿元[9]。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以及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这三大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整个版权产业的三分之二。从就业来看,软件和信息产业服务业、出版发行版权贸易业和其他文化娱乐业占就业人口的比例接近60%,这三个行业贡献的利润将近80%,税收占32%,整个产业规模和产业贡献率较高[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