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输入贸易论文
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于缩小收入差距,避免经济增长差距的继续扩大化。在过去的改革开放30年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总体的GDP增长率也一路走高。但是各个地区的差距也越加明显。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纷纷从不同角度对贸易和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吸收核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浙江省在对外贸易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对比分析。希望能给中国其他地区的分析提供借鉴。围绕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问题展开,并把对外贸易分为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对浙江省的对外贸易的这两个方面的各自特征和各自作用,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且运用实证分析提供了证明关系的依据。
一、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外的研究相对国内而言较早也更为深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下面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综述。理论方面的研究早期由李嘉图修正了斯密的理论缺陷,提出了劳动的相对优势可以为两国贸易带来福利。20世纪50年代晚期和6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以Solow模型最为著名,它的模型建立在资本边际产品递减的基础上,当人均投入资本和经济产生的人均储蓄相等时,经济达到长期的稳态均衡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后期Romer和Lucas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不是外生给定的,那么资本的边际产品就不是递减的,经济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这个理论认为资本通过人力资本促进技术进步,而技术扩散效应成本非常低使得资本的呈现边际产品递增的现象。因此,人力资本的投资是理解长期增长的关键点。
Feder(1983)认为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因为出口部门代表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这种技术溢出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同时他还证明了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技术进步的影响。另外,Mcnab和Moore(1998)也运用同样的OLS方法分析了41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数据,认为出口可以促进经济增长。Coe和Helpman(1995)用实证方法衡量了进口商品的技术溢出作用,和技术进步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技术进步都有非常高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回报。国内学者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主要有:刘力(1997)分析了发展中的大国发展对外贸易会取得一系列的动态利益。首先,贸易促进产业优化发展;其次,贸易交流和通过技术外溢、竞争的方式刺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最后,贸易伴随而来的是制度创新。同时强调了进口相对于出口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沈坤荣,李剑(2003)检验了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资本产出比、技术进步、制度受教育年限和随机扰动项等变量的回归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再把这些自变量和贸易建立联系进行解释。发现中国可能处于不平衡的增长路径上,对中国的人均产出有显著贡献的变量是人均资本、制度变化、技术和人力资本。对外贸易通过国内制度改革而影响到了产出,并且丰富了国内资本,但是较少的通过人力资本的累积影响经济产出。
兰宜生(2002)把中国分为东中西部分别进行的实证比较研究,对对外开放度指标进行了计算,并用于与GDP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东部的对外开放度远远高于中西部,通过简单的GDP与对外开放度的双变量线性回归估计并检验得出结论,中西部的对外开放度系数非常高,且为系数都为正数,因此扩大中西部的对外开放度可以得到较大的GDP增长效应。
综上所述,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作用机理和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是各有不同的,对外贸易起作用的机制大体包括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微观方面对市场有效需求的刺激,宏观方面有资本积累、制度进步和技术提高等效应。这为我们后来对两省市的对比分析做了铺垫。对各省域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少,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丰富这方面的研究。
二、浙江省现状描述
1.经济发展轨迹的描述
①GDP总量和人均GDP。数据选取从改革开放后1979~2010年的经济总量的数据,分别从GDP总量和人均GDP比较的角度来分析。从90年代之后浙江省经济开始腾飞,1990年浙江省GDP总量为904.69亿元,到2000年浙江省为6141.03亿元。2010年浙江省为27226.8亿元,排名为全国第四。但是,在1998年时浙江省人均GDP为11394元。并且至此以后最新数据2010年浙江省人均GDP为51711元。浙江省的人均GDP目前已经超过了GDP总量上是全国第一的广东省而名列全国前列。
②产业效应。制造业企业是容易发挥规模效益的企业,它的发展程度如何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所以对外贸易对浙江省规模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也体现在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对制造业发展方面的影响。衡量产业集聚的表现,本文采用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GDP百分比来表示。浙江省从1999年前增长率在5个百分点左右,到200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基本在10个和20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左右。把浙江省的情况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中来分析,1997~2010年,浙江省的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与个地区的GDP比率都显著高于全国范围的这一比率,浙江省的比值高于全国的差距于2000年前在0.1~0.2左右浮动,2001年以后差距拉大到0.3以上,在2007年达到最大差距为0.45。
③制度的改善方面。林毅夫、潘士远、刘明兴(2006)在考察技术选择、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提出如果国家违背要素禀赋条件,采取扭曲资源的形式实行的“三位一体”经济体制,即扭曲的宏观价格体系、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济体制,通过他们在文章中分析的结论,这种体制使得经济不能实现长期增长,无法向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收敛。“三位一体”经济体制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有企业的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国有企业的数量代表了制度的改善。那么考察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情况,可以从私营企业的数量初探它的制度改善的情况。从时间纵向来看下表中列出了1992~2010年浙江省及中国的私营企业户数。可以看到在1992年后私营企业户数都快速增长,1992年的数据为11500户,浙江省的2010年私营企业户数约为1992年的60倍,年均增长率为100%。说明市场制度改善一直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