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研究 » 正文

研讨式教育的运用与实践

2021-4-9 | 教育研究

 

1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国内也得到了不断的应用和推广.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目前大学课堂上采用的多是信息单向流通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和不够积极的状态,因此谓之“填鸭式教育”.而研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角色得以调整或者发生了逆转,和教师具有同等水平的表达欲望和表达效果;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互动,收到了水石相激、彼此磨砺的功效[2].近年来,对高等教育甚嚣尘上的诟病源于学生认为在学校里没有学到应有的本领,就业时屡屡受挫.当然并不能被认为完全是由高校教育单方造成的,但从高校自身来讲,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课堂教学就是其中最基础和关键的一环,其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其着眼点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研讨式教学借鉴了西方大学有效的教学模式,顺应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因此,研讨式教学被称为“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和“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3].

 

2研讨式教学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倾向于信息的单向流动,学生和教师的角色相对固定和呆板,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教师掌握着话语权,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相反,现代教育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强调人的主体性作用.其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一切为学习者、为一切学习者和为学习者的一切而教育.”[4]

 

研讨式教学则使课堂教学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演变成了教师要完全服务于教学,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了整个教学的效果,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研讨式教学是动态和宽口径的,掌握了单一学科和某个时段的知识都是不足以胜任的.

 

另外,研讨式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互动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大多数人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则会变得越来越深刻.大学教育作为社会的公共产品,已经感受到社会的脉动.培养出合格而全面的公民必须立足于真实而有力的教育水平.互动是研讨式教学的一大特色,它培养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辨能力,从一开始就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基础好、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上互动的教学模式和课下独立的学习时段相互配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第二,研讨式教学模式已经得到西方大学的认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文化已经越来越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渍,无论是通过影视还是其他途径.这种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已经渗透到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得到了大学生们的赞同.

 

第三,研讨式教学尊重人性,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大学生的创造性,体现了人本理念和人文关怀.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同时,研讨式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和素质、具备广博的知识.比如,要求老师掌握一定的辩论技巧和演讲质素,要求老师紧跟时发表展又要具有高于现时的思想和技能,等等.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能力、有思想和有魄力的高素质教师是研讨式教学能否大规模付诸实践的一大瓶颈,也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大难题.当然,提倡研讨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否定.要把传统教学模式中合理部分科学地融于研讨式教学模式中并发扬光大.也不是要求把每一节课都安排为研讨式,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地就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研讨式教学.

 

3研讨式教学的应用实践

 

研讨式教学在具体操作上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五个步骤,又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5].其中前三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提前完成,后两步所需时间比较集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阐述彼此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但研讨式教学的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配套一些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研讨式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讲、乐于讨论是研讨式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而教师结合知识点对研讨问题的科学设计则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有些学生抱怨某些课程学完印象不深,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内容.以后再上该教师的课或者相关的课时有明显的抵触情绪.经过课后的调查研究,发现并不是我们任课教师不认真,而是因为教师在课堂的组织上采用常见的“满堂灌”或者“一言堂”,重点不清,层次不明,而且学生有问题也得不到最为满意的解决,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这种情况.在环境和化学的相关课程中笔者在一些章节的开始和结束时就某一重点议题开展研讨式教学.制定了一定的奖惩措施,对于积极准备、乐于探讨的学生加分,对于不积极的同学加以教育但不扣分(具体体现在平时成绩上).可以鼓励一些基础好、乐于进取的学生先讲,带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有目的地进行分组讨论———收集整理资料、组织演讲、掌握技巧和调整情绪心态,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感悟和提高.我们也要求学生提前将讲稿发给我们,便于做好准备.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他们反映收获还是很大的,只有少部分同学因为不够积极而成绩较低.而教师知道学生在知识点上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便于下次授课时有所侧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