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理学
一、巧设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新的知识点的讲解。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将要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如果直接给出结论,那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相反,如果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气体鉴别的实验入手,问:“这里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中一瓶是氧气,我们如何来鉴别”。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首先,应对学生给予肯定,再接着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同时提示学生空气中和氧气瓶中氧气浓度不同、木条燃烧也是化学反应,肯定有学生说:“氧气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氧气是燃烧反应的反应物,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这就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使得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然就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善于使用道具,增强学生的感官认知
在无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物质结构部分太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东西和学生一起制作教学道具。
比如,在杂化轨道、分子的空间构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准备四个细长的气球,上课时让学生把它们吹起来,分别用绳将其扎成一头大一头小,再在立体空间内将它们连起来,这样就做成了一个SP3杂化轨道的模型,结合几何知识,学生得出SP3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09°28′;接着用针扎破一个气球,剩余的三个放在一个平面上,一个SP2杂化轨道的模型做成了,学生得出SP2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20°;接着用针再扎破一个气球,剩余的两个使其成一直线,一个SP杂化轨道的模型做成了,学生得出SP杂化轨道的夹角为180°。再结合不同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从而得出其分子的空间构型,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抽象的理论知识。
三、巧设比喻
从简单的自然现象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机化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是高度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可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通俗讲解。例如,在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时,把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的先后排布比做如图1所示水的先后流入,设想水是沿着左壁流入图1所示装置,则肯定是1S满了才流入2S,其后是2P、3S、3P……,对照此图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这样把某些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和浅显易懂的比喻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一种熟悉的背景中,通俗易懂。
四、要注重课余与学生的交流
封闭性教学已被开放式教学所代替,有交流,才有促进,才有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网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资源分享和利用的广阔平台,为局限性的教学资源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大道,为教学质量飞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QQ聊天或发送E-mail与教师进行交流,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