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理学
0引言
著名化学家卢嘉锡指出:一个在化学事业中有所建树之人,在实验中必须具备“C3H3”(CleanHabit,ClearHead,CleverHands)素质,即整洁的习惯,清晰的头脑,灵巧的双手[1]。具备这些素质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及被教育者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接触的第一门大学化学实验课。这个“启蒙”阶段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实验教学中将C3H3素质的培养贯穿其中,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相应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C3H3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规范性实验操作、训练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思维出发,就如何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C3H3素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C3H3中CleanHabit(整洁的习惯)是良好的实验习惯,低层面上讲,做实验时要保持实验仪器的清洁、实验台的整洁;高层面上讲,做实验时要有计划、有条有理。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需要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地得到训练、培养。但是长期以来,各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尽管教育工作者已意识到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各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逐步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但与理论课相比,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理论课教学一般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经验丰富;而实验课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往往为了平衡课时,让课时少的教师兼上实验课[2]。
这样,实验教师人员变动很大,教学经验积累不足,加上一部分教师思想上不重视实验教学,同时又不熟悉实验室的情况以及实验教学的特点,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经常有一些学生实验时仪器药品到处乱放,试剂瓶的滴管张冠李戴,实验后仪器药品不归位,玻璃仪器不清洗,实验台不整理等等;还有一些学生做实验没有计划、没有条理,要么忘记做某项实验内容,要么重复某项实验内容,浪费药品,也浪费时间。比如B-Z振荡实验中有一项实验内容:当振荡反应停止后,如果向其中加入起始反应物(溴酸钾),观察振荡反应能否重现。一般来说,本实验中的振荡反应体系停止振荡需要1h多,由于做实验时没有计划,往往等到做此项实验内容时,才发现药品在前面观察完振荡反应的现象后就已被倒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好习惯。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引起重视,同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改革实验教学制度,譬如配备专职实验教师,让他们心甘情愿、专心致志地研究并搞好实验教学,不断积累实验教学经验,拓展实验教学思路。另外,与理论课教学相比,实验课教学更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有必要实行传帮带[3]等一系列教学制度,使专职实验教师上岗前至少有1年以上协助指导学生实验的经历。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如没有预习报告的学生不准进实验室做实验,实验记录需教师检查签字后才能结束实验,仪器药品归整、实验台整理干净方可离开实验室等等,使学生逐步养成整洁的习惯。
2训练学生形成规范性实验操作
C3H3中CleverHand(灵巧的双手)指的是动手能力强,动手能力可简单概括为:敢动手—爱动手—会动手,会动手最起码的标准是实验基本操作要有规范性。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安全的保障,也是实验成功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才能做到动作娴熟、规范、准确,也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4-5]。作为化学实验的“启蒙”课程,无机化学实验的宗旨之一是训练学生形成规范性的实验操作。分组演示是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逐个小组进行操作演示、讲解,学生围观后再行实验。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只通过教师的一次示范、讲解,学生很难形成规范性的实验操作,因教师在进行操作演示时,难以保证每个学生看清楚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比如移液管的使用,总有学生没有注意到左右手的分工以及食指的使用,结果操作不规范,不能准确快速地移取液体;再比如抽滤操作,总有一些学生没有注意到真空泵的开关顺序,结果引起倒吸。另外,当班级人数较多,分成的小组也较多时,教师操作演示所需时间长,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多、更细致的个别辅导。
解决这个问题,可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弥补分组演示教学方式的不足[6-7],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制作成实验教学片,通过推拉镜头、角度变换、显微放大等特技手法对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准确的记录,并引入实验教学活动中。实际教学时,教师可播放相应的实验教学片,关键地方通过慢放、定格、示范,并辅以适当的讲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会大大提高。实验过程中学生如果仍有疑问,可随时观看相关的实验教学片,随时向这位“不知疲倦的老师”请教,不断矫正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近年来,我们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由具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设计、撰稿、指导,由专业人员拍摄、制作,自制实验教学片并引入实验教学活动中。实践证明: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制作成实验教学片并引入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形成规范性的实验操作,而且可以将教师从一遍又一遍的实验演示中解脱出来,从而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更多、更细致的个别辅导,更好地培养学生的C3H3素质。
3训练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思维
C3H3中ClearHead(清醒的头脑)指的是能明辨是非,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验教学的宗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无机化学实验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由它的课程特点决定的。表面看来,这类实验只是简单的试管实验,而且可以“照方抓药”,不利于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C3H3素质的培养。因此,近些年来,由于实验总学时数的缩减,一提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很多人就提出删减甚至剔除这类实验,并以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取而代之[8]。不可否认,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9-12],但不可夸大其作用及适用范围。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知识结构、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高年级学生,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但对“大一”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迈进大学校门,实验能力不足,知识储备也还不够,加上目前无机化学实验课大多是单独设课,实际教学中不可能保证理论课教学内容总是先于实验课教学内容,这样,如果在大学化学实验启蒙课程———无机化学实验中开设大量的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型实验,则无异于拔苗助长,结果只会与初衷背道而驰,同时还会挫伤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实际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是无机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上直接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并较为系统地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而且,要完成这类实验也不是想象中那样轻而易举的事,试剂的加入顺序、加入量、加入快慢都有可能影响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出现[13]。实际教学中,教师若向学生渗透研究意识,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认真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碰到偏离预期结论的“意外”现象时,主动开动脑筋进行寻根溯源,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小发现”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样可以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