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物科学论文 » 正文

初中生物实践教育体会

2021-4-9 | 生物科学论文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舞台,在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做好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生物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我就多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初中生来说,生物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学习生物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生物课仅作为副科,往往被学生忽视。因此,初中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往往没有成就感,从而失去进一步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新一轮课改强调“以人为本”,这“人”无外乎就是学生,而学生的学习又恰恰是与老师的教育教学分不开的。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只有在和谐的交往环境中才能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环境,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一定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等因素,从内心深处关心和爱护学生,与他们交朋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教师的爱有如温馨的风,又似无声的雨,它能融化冰山雪岭,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上好实验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教师应特别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布置实验任务,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实验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增加课本以外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把学生应掌握的实验原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融入其中,让学生寓学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新初中生物教材中能用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素材更多。作为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认识。科学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精神主要包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等。生物科学是一种实验科学,它的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所以学好生物离不开生物实验。而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本身的重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主要有三种:①通过观察实验,培育科学精神。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地反映可观察的事物,并且是可以检验的。观察结果必须是可以重复的。只有可重复的结果才是可检验的、可靠的结果。无论是课内观察还是课外观察,是观察标本、实物、实验,还是观察图表、模型等,在实验中更重要的是掌握观察的顺序和观察的真实记录。特别是一些与预期效果不同的实验效果,更要求学生真实记载。并告诉学生科学是经过无数的失败和反复的探索才能最终得出结论,这就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培养。②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以往生物教材中安排的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对于教师而言,容易变得思想僵化,使生动有趣的“生”物知识变成乏味的“死”物知识。鉴于此,教师应尽量将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索性的实验,至少是带有探索成分的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创造思维能力大有好处。③在实验中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实验出现多种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总结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如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有的出现蓝色,有的没有。这时教师就有必要让得出这两种不同结论的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通过正面交锋,经过争论、辩论和讨论,在最终获得实验的正确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三、掌握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1.让生活走进生物课堂。生物学是一门与每个人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价值,由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课前5分钟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开始每节课的教学。信息发布时,我及时捕捉与当堂内容有关的信息,并适时运用,导入新课。如讲“传染病”这节课时,联系当时正肆意流行的“非典”,让大家讨论“非典”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此外,我看到许多学生在校门外烧烤摊上买中午饭,在讲“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一节时,提问:“你的午餐安全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达成共识,并纷纷表示再也不吃这类不安全食品了。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