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医学
摘 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3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经过系统的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得到有效缓解。结论 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便秘、黏液脓血便等,应及早行结肠镜等检查,可减少误诊率,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复发。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规范诊治;重要性;误诊率;依从性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急性重症患者常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常伴肠道外表现,如关节炎、皮肤黏膜损害、眼损害、肝肾病变等。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临床上误诊率较高,治疗不规范,不彻底,易复发,规范化诊治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2007年炎症性肠病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处理的原则性意见和治疗的方法与国外指南一致,但更强调正确诊断、全面评估,根据病变范围、活动性、严重度等选择治疗方案并予列表说明,以便临床选择1。现将我院收治的73例溃疡性结肠炎总结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2年4月~2010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住入院7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性37例(50.7%),女性36例(49.3%),年龄(44.5±13.6)岁,,其中20岁~50岁46例(63%)。病程5天~16年。根据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按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其中轻度25例,中度36例,重度12例。经结肠镜检查,病变范围分布比例如下表:
表1 73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肠段分布
分布肠段 例数 百分比(%)
直 肠 14 19.2
直肠乙状结肠 25 34.2
左半结肠 17 23.3
右半结肠及区域性结肠 11 15.1
全结肠 6 8.2
二、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
2.1.1柳氮磺胺吡啶(SASP)或5-氨基水杨酸(5-ASA) 轻、中度患者活动期每日4~6g,分3~4次口服,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2~4 g,分次口服,连续使用1~2月病情缓解后再改为每日2 g,持续使用1年~2年左右。如患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SASP,可选5-氨基水杨酸。此类药物的有效成份是5-ASA,由结肠细菌偶氮键还原酶水解前体药物得到或直接用纯5-ASA制成剂,其作用是在结肠内对局部黏膜发挥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及抑制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等综合作用所致2。是治疗轻、中度活动性炎症性肠病的有效药物,副作用较小。
2.1.2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中、重度患者活动期应予大剂量激素治疗,一般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300mg/d静滴,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泼尼松30~40mg/d,维持1~2周后逐渐减量,开始每7~14d减2.5~5mg,减到每日20mg后,继续服用6~8周再逐步减量至停药。在减量过程中一旦复发,应尽快提高激素用量。另外在减量过程中,为减少其副作用并防止复发,应加用SASP或5-ASA。
2.1.3 药物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均有局部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粘膜血管脆等改变。药物保留灌肠有较好的抗炎、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之一。病变如局限于左半结肠,尤其是直肠、乙状结肠者,可行药物保留灌肠,如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甲硝唑、锡类散、云南白药等,100ml早晚两次保留灌肠,至少保留3h以上。
2.1.4 抗生素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尤其以致病性肠球菌与酵母菌的增加和益生菌双歧杆菌的减少为特征,这说明菌群失调是病因之一3。由于本病不属于肠道感染范畴,对轻中度病例无须常规用抗生素。对重症病例,有并发症或者确实继发细菌感染者,应给予抗菌治疗,但对原发病无效,为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抗生素不宜口服。实践证明,喹诺酮类、咪唑类药结合氨基水杨酸类药的复合疗法疗效最佳。青霉素类、氯霉素、克林霉素、妥布霉素和新型头孢菌素等均可酌情选用。
2.1.5 免疫抑制剂 上述治疗无效者,可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50~100mg/d口服,疗程不少于3个月,一般患者持续半年至两年。也可用环孢素,可使大部分患者病情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一旦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肝肾损害等要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2.1.6 生物制剂 目前仅抗TNF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英夫利昔)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获得肯定4,并在美国批准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2.2一般治疗
在急性发作期或病情较重时应卧床休息,一般患者也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进食易消化、少渣、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吃冷饮、水果、牛奶及乳制品,注意保暖。腹泻较重者,可适当予止泻药物,但要防止发生中毒性巨结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积极防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