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高校特色专业建构

2021-4-9 | 高等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呈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然而,在高校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各高校开设的很多专业,不仅专业名称相同,专业方向无明显差异,而且专业主干课程也几乎没有区别,各高校专业缺乏特色,专业建设呈现了明显同质化现象。高校专业建设的同质化现状,既导致了我国有限教育资源的低效与浪费,又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背离,同时还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其后果十分严重。高校专业建设的同质化导致了高校建设的同质化。针对高校建设的同质化现象,国家教育部在教发[2011]9号文《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克服同质化倾向。”笔者认为,高校专业建设要避免同质化,就必须要求高校打造本校专业特色,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为此,理顺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的思路尤为关键。笔者认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建设路径首先是进行专业定位,然后依据专业定位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本文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对工商企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过程进行论述。

 

一、实施专业准确定位

 

专业定位包括的内容较多,但是如果从特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二是专业服务面向的定位。从专业培养目标看,很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明显偏高,缺乏针对性。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备工商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实际能力和专门技能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这一定位显然与现实有较大程度的背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多地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无论从生源素质,还是从用人单位需求以及现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明显偏高。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比如,广西某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育目标定位是: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那么很明显,这种定位比起笼统的培养“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要具体、清晰得多。专业定位的第二个内容是专业服务面向定位。专业服务面向实际上是指专业服务区域,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是地方高校,属于区域性高校,高校建设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区域经济发展,其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类型相适应。

 

二、专业课程群设计

 

专业课程群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岗位技术或技能课程组成。在完成了专业定位后,接着就要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具体思路是:依据专业定位,结合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围绕核心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群。在进行专业课程群设计前,有必要区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两个概念,很多高校将两者等同看待(从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可以看出)。其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的核心,是一个专业与其他专业特别是相近专业区别的根本标志,只有少数几门课程能列为核心课程(大多数专业的核心课程可能只有一两门)。而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从核心课程延伸出来的,服务、服从于核心课程的专业课程,可以有多门课程(一般为6~12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相关。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专业培养目标如果定位为培养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话,那么专业核心课程就可以确定为企业班组管理(培养目标如果为培养中小企业基层管理者,那就可以考虑将企业班组管理和中小企业管理两门课程定位核心课程),其专业主干课程就必须要从企业班组管理延伸出来,具体可以设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课程群中的岗位技术或技能课程,要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服务面向进行设计。在企业中,基层管理者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与高、中层管理者明显不同,见下表1。企业基层管理者所要求的岗位能力主要是技术和技能。因此,岗位技术和技能类课程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学生获取岗位技术与技能的需要,为此就要结合专业服务面向定位进行设计。广西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服务面向是广西区域经济,假定广西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中以制糖、水泥和金属铝加工为三大支柱,那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群中就应该设有制糖技术与工艺、水泥技术与工艺、铝加工技术与工艺这三门课程(或将其融合为一门课程)。

 

在进行专业课程群开发与设计时,会出现一些同多学科相互渗透或交叉的新课程,这些课程一般没有现存的教材可供使用,解决办法是:高校选择区域内支柱行业中较大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校企合编教材,并且由企业技术骨干利用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机,在企业为学生讲授。校企深度合作能为高校提供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场所,高校亦可利用其技术、师资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在岗培训,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或技术骨干也可为高校学生授课,进而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真正实现校企融合。高校按照以上办法设计专业课程群,据此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在打造特色专业、避免专业建设同质化的同时,又真正地实现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目的,另外,还使得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适用的管理知识、专业技术与岗位技能,成为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其毕业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直至以后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特色专业,主要由专业独特的定位和专业独特的课程群以及专业有效地实践实训体系决定的。即:特色专业=专业准确定位+专业课程群+实践实训体系。高校只有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才能避免专业建设的同质化。教育部在高教[2007]2号文《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是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重要的政策依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