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外国文学论文 » 正文

贝娄文学的对话艺术

2021-4-9 | 外国文学论文

 

索尔•贝娄因其作品中能够体现出“对人性的透彻的理解”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的第三个获此殊荣的美国人。他的小说通常以黑色、荒诞和运用经典的形式体现个人和社会之间存在的分裂。心碎一词巧妙地代表了现代人的灵魂所处的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死于战争、饥荒的人大有人在,但比起肉体活着而内心却时刻经受着折磨、随时处于奔溃边缘的现代人而言,心中的忧伤却比上面提的伤害危害更大。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那些不追求物质享受,更关注自己的内心、反抗心碎的人的行为和思想就显得有些荒诞和充满了黑色幽默。

 

本文试通过对《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里主人公的对话艺术的分析,来阐释文章背后真正的意思。

 

一巧用文学典故,借力讽刺现代生活

 

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索尔•贝娄巧借文学典故对现代生活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小说中多次被提到的《致海伦》(作者是爱伦•坡)成为小说中贯穿始终的讽刺线索,同时对历史宗教的广泛涉猎的目的也是颠覆传统的信仰,对被颠倒的生活目标进行嘲讽。

 

小说中巧用文学典故最显著的地方就是在玛蒂尔达和贝恩的男女关系变迁上,相见之初,贝恩对玛蒂尔达的感觉好极了,可以说是如痴如醉,贝恩把她誉为如诗中所描写的那种最可爱的人儿,并盛赞她的秀发和容颜,但在小说里面,贝娄通过第一次的运用典故就为故事后来的发展在做铺垫。因为后来通过肯尼斯的话我们能够了解到贝恩是个生物学家并对紫蓝色十分的青睐,因此联系文中的对玛蒂尔达头发的形容“紫蓝色的头发”,就会让读者自然而然联系到其植物学家的职业身份。另外,在诗中充满了作者对海伦的爱慕之情,但现实世界则刚刚相反,在这个物质世界里面,对着极度物质的并且自恋过度的玛蒂尔达,让人们能够想到的就只能是物质的辉煌和心灵的空虚。但随着贝恩和玛蒂尔达关系的慢慢接近,贝恩慢慢对玛蒂尔达显示出不满意的地方,如其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慢慢地显示出不融合和不协调。因此,作者改变了对《致海伦》使用的典故而改用布莱克的诗,这个时候,变成了“婚姻的灵柩载满了瘟疫”。而这时作者用了一个词———Blight,这个词是枯萎的意思,对于植物学家而言,枯萎对植物是灭顶之灾;对于人物而言,这个词则很容易就让我们联想到贝恩和玛蒂尔达的关系走到了尽头,以此来形容植物学家和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典故的运用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除此之外,《致海伦》还被作者用来讽刺另外一个主人公肯尼斯,其对深爱的姑娘特丽基是这样形容的:“这个女人犹如孩子般娇小,正如坡所娶得的姑娘一般,但我却没有这种福分。”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肯尼斯既通过运用典故对坡和克拉蒙的婚姻进行了嘲讽,同时又对特丽思徒劳无益的追求之后的自嘲形成对比。在故事的发展中,作者又再次用到坡去暗示特丽基和肯尼斯还有蒂塔之间的三角恋关系,作者最后通过对坡的典故说明肯尼斯对罗曼蒂克的理解,肯尼斯曾经说过:“对于爱伦•坡类似的嗜好,其实我本没有权利去说什么,我根本就没有权利的,但我确实那么做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舅舅对我引用‘海伦,你的美是为我’这话时戏弄他一下。”通过使用典故,作者有机地把坡、维吉尼亚和海伦与肯尼斯、玛蒂尔达和特丽基形成了一种对照,并且成功地把难懂的文学语言转换成通俗的俚语和行话,这对于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又产生了幽默轻松的效果。

 

二巧用第二人称,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就写作本质而言,第二人称很容易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具有沟通交流的属性,能和读者之间引起共鸣。因此在小说中,作者在使用第二人称的时候,是渴望和读者产生交流,把读者拉到故事里面,参与故事,参与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和思想,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经历,同时由于自由直接引语在小说中被广泛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自由直接地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生活,甚至能够感受到主人公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这是一种叙述方式最轻松的表达方式,如:“人就是这般的,都是这样的,你的成就越大,成绩越突出,那么你的家庭生活和你的感情就越不满意,因为你的主要精力都被成就带走了。”通过这种表达方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感觉到,作者其实在通过主人公和我们进行生活理念的交流,能够很轻松地就引起读者和作者在生活经历方面的共鸣。

 

再如“,当人们都用这种目光看你的时候,你发生了什么?你可能会感觉到你整个人都在这被看穿了,但是当一个女人为你把灯熄灭了,难道你就要向全世界的夫妻揭示什么是责任吗?那你就自讨苦吃了。”很明显,在小说中,肯尼斯正在和本诺说话,但正是通过肯尼斯的口,作者在和读者之间进行着沟通,让读者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反思自己,一个女人为我灭灯的时候,我在干什么?通过这种直接与读者的对话,让读者感觉到好像自身也活在小说中,如果这件事情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办?这样读者就涌出一种强烈需要和作者交流的情绪和愿望。

 

三使用黑色幽默,刻画尔虞我诈的社会

 

在贝娄的早期小说中,善意调侃、讽刺和幽默被广泛使用,但在完成《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过程中,贝娄使用最多的还是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最大的表现效果就是将真实人物和荒诞人物并列安排,因此严肃场景和喜剧场面也就成了交错出现。另外,贝娄还会经常转换语调,故意误导读者。在《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创作过程中,为了刻意描绘空虚无聊的生活、尔虞我诈的世人和腐化堕落的社会,贝娄大量运用黑色幽默,他能把历史事件和第三世界状况巧妙地和黑色幽默融合,通过哲理性思考与平淡的谈话并置的方式,很轻巧地将骇人听闻的场景与轻描淡写的诙谐结合,同时再辅以适时适当的讽刺性评论,相当出色的黑色幽默效果就造出来了。

 

例如,小说中谈到科雷马集中营的看守让囚犯去坟墓里扒下逝世官员的袜子和内裤,以此来交换面包或多活几天命。这种荒诞的联系让读者难忘,也让他们在大笑的同时给予受难者同情。再如,肯尼斯将斯特茨维尔监狱的研究和他舅舅目前从事的科学研究相比,居然得出两个犯人会比科学家带给人更多的刺激的结论,但接下来他说在美国当一名学者有多荣耀和了不起,这种把哲学思考与恐怖场景并置的手法,在阅读中很容易激起读者矛盾的反应,而作者就在这些稀奇古怪的情境中给作品抹上了黑色幽默的氛围,让读者惊奇的同时也在为这个社会感到悲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