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农业
摘 要: 农村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服务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了进一步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村;服务业;对策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但与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我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较落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速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已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现实选择。
一、我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农村服务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种是由农业生产性服务、农民消费服务和农村公共服务三部分组成;另一种是由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两部分组成,本文主要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近年来,我国农村服务业无论从总量、结构、投资规模以及开放程度上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不断向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迈进。
1、农业生产性服务。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提供服务的部门,主要包括农资配送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疫病防控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基础设施管护服务、劳动力转移服务以及金融保险服务等[1]。第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国家开始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以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4年后投入增长的势头更快,据初步统计, 2003年—2007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资金投入总计达15060亿元,相当于前10年(1993年—2002年)的总和[2]。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全国乡镇、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99.89%和94.5%,从2006年起,国家将连续5年总投资1000亿元为农民修公路,目前,全国绝大多数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电网得到了改善,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60万千瓦,使10000万人口用上了电,通电话行政村的比率已达98.8%。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国97%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 92%的乡镇开通了宽带,各种涉农网站超过6 000个,到2005年底,全国97%的地(市)和80%的县级农业部门设立了信息管理或信息部门,各种信息专、兼职服务人员近4万人,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第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系统,已经形成了按行政区域布局,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机构为主体的体系框架,到2006年6月30日,全国共有农业科研机构1200多个,农业科技人员207万人,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业的人员为94万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现代育种技术和动物克隆等农业生物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⑶。与此同时,建立了“农户需求型”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到2006年6月30日,全国共有15.5万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03万在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⑷,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重要成就,推广了一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形成了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相结合、农户参与式的推广方式,提高了一大批农民的科技素质。第三,市场机制开始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机制。目前,已基本上放开了大多数农产品的购销价格,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形成价格、买卖双方决定供求的局面,棉花也基本上实现了购销的政企分开,不断地向市场经济过渡,而粮食在经过了“双轨制”和改革的几次反复之后,市场经济的成分也占一定的比重,截至2007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超过4000家,交易额超过1亿元的市场达到599家,逐步形成了由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期货市场、生鲜超市等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多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逐步向解决农村融资难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转变,从1993年起,开始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由过去单纯办理农贷业务转变为综合办理包括农村工商业贷款在内的各项存贷款业务及农村的结算业务,并确立了向商业银行转变的目标;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每年都发放了2000亿元的农产品收购贷款;2003年,开始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使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支农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到2006年底,农村信用社存贷余?38843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95%,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日趋多元化,各类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向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存款和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基本上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有力支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农民消费服务。由于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消费的政策,如加大惠农补贴投入,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农村贫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助和农民工就业培训等项措施,增加了农民收入,虽然基本生活消费仍然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支出,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用于在外饮食、房租水电、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旅游、美容、美发和购买首饰、化妆品等等各项生活服务消费的支出越来越多,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农户家庭购买和更新计算机、空调、微波炉、热水器、照相机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明显增多, 据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10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4382元,比上年增加388元,增长9.7%,其中,食品、衣着、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的支出增速明显加快
3、农村公共服务。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持续投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显著增强,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以来,国家增加了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民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了一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许多文化站拥有图书馆、阅览室、培训室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农民读书活动,有的村、镇(乡)还建立了图书览馆室。 第二,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迅速提高。2005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95%,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增加,大部分人能够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人员越来越多,2006年,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52.8%,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10.5%,农村劳动力的 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从2007年起,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1.48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将免费得到课本,中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也将提高。第三,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农民可以享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长期困扰农民的“看病难、吃药贵”问题将得到缓解,2007年,国家还安排27亿元专项建设资金,继续强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服务条件,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第四,不断完善五保供养机制和农村低保制度,逐步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村不断推广以乡镇统筹为主的五保户供养制度;县、乡、村各级兴办的敬老院、福利院,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管理日益规范;2007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国31个省份都已经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2068万人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