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保险保障
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推进农村养老改革,建立现代养老制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养老观念是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精神纽带和发展动力。笔者试图以邵阳县养老改革试点为个案,探索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转型问题。
一我国农村人口现行养老保障状况及养老观念
(一)养老保障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农村养老模式以家庭为载体,以忠孝观念为文化支撑,老人的生活保障几乎完全来源于子女供养。受城乡二元结构和小农意识等多种因素的束缚和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农民刚刚跨过温饱线,可支配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消费需要外节余较少,老人的养老保障水平低下,甚至有少数子女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赡养老人,部分老人在遭遇家庭变故或丧失劳动能力后,艰难度日,养老保障问题十分突出。
(二)农村传统养老观念
“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部分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老人甚至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以不赡养父母,在自己年老体衰和丧失劳动能力后完全依靠儿子养老,80%以上的老人坚持与儿子同住,在家养老。否则就是儿子儿媳不孝。而那些只有女儿的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这样的传统养老观念一方面使做儿子的负担较重,同时直接影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二社会变迁对农村传统养老观念的冲击
(一)传统养老的支撑因素及变迁
国家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也应该体现为包括养老保障和养老观念的现代化。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和治理结构赋予了家庭以十分重要的位置,也为传统养老提供了强有力的观念支撑。随着中国现代化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尽管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老人生活质量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供养人的自身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有些老人能生活幸福,安度晚年;有的老人只能维持温饱;有的老人甚至受到虐待遗弃。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失去土地的农民,其养老保障更面临尴尬。
(二)农村社会及家庭结构的变迁
当前我国农村现实状况是,随着现代社会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地转入第二、三产业,动摇了家庭养老保障的根基;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金字塔型向倒金字塔型过度,越来越多的家庭呈“4—2—1”结构,即4位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养老负担家庭内部集中化,个体负担强化,增加了家庭养老保障的不稳定因素。
三培育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农村养老观念迫在眉睫
(一)政府关注农村居民养老保障问题
2009年,国务院制订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10%的县(市、区、旗)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障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根据国发[2009]32号文件精神,湖南省2010年在全省14个县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邵阳县作为全国首批,全省14个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之一,全县87万农村居民享受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春风,全县有10.7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每个月将按时领到55元的养老保险金。农民在种地不缴税、上学不付费、看病能报销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邵阳县农村养老方式及养老观念现状1.子女供养老人现状:邵阳县农村17%子女全年支付的赡费在3000元左右;30%子女全年支付的赡费在1000元以下;20%子女全年支付的赡费在2000元左右;16%子女全年支付的赡费在500元左右;17%子女甚至不愿意承担任何赡养义务。2.老人选择养老场所:81%的老人坚持在家养老,不愿住养老院。9%的老人愿意选择在养老院养老;10%的老人认为在养老院养老面子上过不去。3.对新农保的看法及参保意愿:82%的老人认为政府每月发给55元钱是好事,愿意让其户口在家的子女每年交100元保费;11%的老人认为那点钱太少;7%的老人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4.老人娱乐和休闲方式:78%的老人的休闲娱乐方式或是打牌、或没什么娱乐休闲方式;11%的老人可以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12%的老人看电视或者看戏。5.老人对政府补贴基本养老金的期望:56%的老人认为政府给的钱越多越好,最好吃饭、看病政府全包了;26%的老人给多少无所谓,有比没有好;18%的老人认为政府给的养老金够温饱就好。上述调查情况显示:一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低下;二是农民对政府给付养老金期望值过高;三是农村居民养老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变迁;四是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休闲娱乐方式单调。因此,培育适应现代化变迁的农村养老观念,引导农民实现养老观念的转型与重塑已刻不容缓。
四现代养老观念形成的途径
培育农民树立适应时代变迁的现代养老观念,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的抉择,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政府设计规划、社会观念系统的自主演化以及二者变化对农民养老观念等途径共同作用形成。
(一)政府在政策、制度和经费保障等方面为现代农村养老奠定了基础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新农保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原则;以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为目标;同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制度和举措,地方各级政府也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已付诸实践。试点区域农村居民一致认为政府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是一项伟大的惠民工程。农民高兴地说:“实行新农保后,我们广大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能够领取‘养老金’,体面生活,尽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