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新闻传播
在这个传播事业高度发达、新闻媒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日益渗透的时代,大众传媒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新闻媒体作为最有力的文化载体,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引导受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新闻传播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在报道实践中不避讳,不偏袒,反映各阶层利益。在对弱势群体的报道中,应给予更多注意力。
一、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现实意义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实践中,这种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人类文化的内在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活动所体现的两种基本精神,一切人类文化活动都应以这两种精神为追求目标和基本原则。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最主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始终处在社会文化最敏感的部位,对社会文化的变迁具有极强的敏感性,“它并不是要简单地见证、记录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层面,而是要实现缔构人类精神文化的根本任务”,正因为如此,媒体的见证和记录,不可避免地需要体现这个时代的价值标准与道德认同,媒体不可避免地要成为这个时代进步精神的弘扬者和积淀载体。
2.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新闻媒体能担负起疏导社会矛盾、纠正社会转型期失衡的价值观的责任。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转型期的问题日益凸现,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亟须大众传播加以疏导。新闻媒体作为最有力的文化载体,在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毫无疑问负有艰巨的责任,它不仅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始终向受众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尽可能多地报道一些充满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和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品位的作品,在建构健康良性的价值体系上可以起到社会导向的作用。2011年,中央电视台在“走基层•改作风•转文风”活动中连续报道了西部地区农村儿童因为学校远和父母外出打工而引发的读书难和心理问题状况,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经而各地相继成立“阳光家园”、早教基地等切实解决山区偏远幼儿的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安定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缓解了社会矛盾。
3.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体现出传媒“受众本位”的回归,折射出受传关系的平等化。新闻传播活动说到底反映的是人的存在,传递的是人的价值观。人是传媒关照的主体,新闻报道理应反映人的命运、疾苦和欢乐。“‘受众本位’的回归是一种‘从人出发并回归到人’的价值体现”。特别是在报道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时更应该体现人文关怀,这也是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本身性质决定的。突发性、灾害性事件都和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关注灾难中的生命,通过客观展示灾难中的这些弱者的悲苦,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况,以浓墨重彩彰显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在5.12汶川大地震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很多媒体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普通百姓,以更多笔墨展现灾难中人的人性光辉,让受众记住了一个个感人瞬间:送遇难妻子到天堂入口的青年农民、在生命终结的刹那写下“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永远爱你”的伟大母亲、被解放军从废墟中救出后郑重地行一个礼的小朋友……这些充满人情味儿的报道,不仅唤起了受众的心理共鸣,而且比板着面孔动员更容易激发全社会迅速投入到援助灾区群众的行动中。
4.人文关怀精神的注入有利于媒体自身品格的塑造。媒体品格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人文精神,取决于对人的关怀度。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记者只有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中心地位,吸引受众,才能被受众认可,得到受众的尊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凤凰卫视自创台伊始,就大力倡导人文精神,一直被认为是人文建设的主轴。在“2004•中国新视角”搜狐年度高峰论坛上,凤凰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这样对“凤凰”的人文精神定位:“……正像马丁路德•金说过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凤凰卫视一贯把人文关怀当作我们的理想和目标。我们最大限度地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尽可能多地把新闻传递给大众,尽可能多地把客观事实展现给社会。我们的镜头总是尽可能地瞄准民生关注的焦点。‘9•11’事件、莫斯科人质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事件当中,凤凰把人文关怀做到极至,人的权利至上、人的价值至上,在我们的节目中成为我们最基本的理念,是我们的节目赢得了全球华人的关注和赞誉的关键之所在。”
二、我国新闻传播“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1.传播理念逐渐转变,走上了关注人的生存、反映人的情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之路。近几年来,人文关怀理念开始深入新闻界,重视人文关怀已成为新闻传播主流的一个亮点。在媒体上最突出表现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人的价值取向,开始关注普通百姓、关注人类生存的境遇。如,中央电视台的《交换空间》、《向幸福出发》、山西科教频道的《小郭跑腿》、山西黄河频道的《黄河一拔就灵》等。关注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和情感心态,成为各大媒体的共同追求。在内容上,镜头对准普通的劳动人民,对准时下老百姓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如国家政策调控下的房价走向、大学生就业、经济适用房的审报、农村医保、农保等话题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在表现方式上,采用老百姓的语言,贴近老百姓的视角,使新闻传播真正成为大众的媒体。从发展轨迹来看,还体现在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过渡,“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年底,唐山晚报记者获悉这样一个信息:近年来,唐山市不少单位为有效杜绝个别退休职工去世后仍冒领退休金,在每年年底前向老人发放表格,要求亲手填写姓名、年龄等基本内容,来确定该老人是否“健在”。这种做法引起来老人及其亲属们的极大不满。于是,该记者经深入采访,写出了一篇题为“年终问生死,老人挺堵心”的消息。这篇不足千字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之后,该报又接连刊发追踪报道,真实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此事所持的各种态度。面对多数市民对“年终问生死”这种非人性化管理的指责,一些单位最终改变了这种让人不舒服的做法。这一组民生新闻,不仅体现出了媒体给予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同时也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