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高等教育
独立学院是我国20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依靠社会力量办高等教育的新事物,既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又不同于高职高专,其突出特色在于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一本二本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就生源来讲,独立学院学生生源存在的特点是,城镇生源多、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优越者居多[1],多数入学成绩低、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缺乏主动性。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是看重独立学院的专业,进校时分数较高,学习兴趣浓,想继续考研深造。因此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态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化工、轻工、材料、环境类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肩负着完成学生从中学化学向大学化学学习过渡的任务。因此,无机化学的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根据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授无机化学的几年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1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无机化学课开设时间,一般是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刚进大学的新生大多数都有一种“松口气”的想法,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没有了教师、家长的监督管理,结果放任自由,惰性表现得日益明显;此外,一部分同学虽然有很好的学习主动性,但仍然沿袭高中的学习方法,喜欢自己钻研,死抠问题,往往在一个问题上浪费很多时间。大学的授课形式、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都与高中迥异,必然会导致许多学生不适应,而进入听不懂—不想听—听不懂的恶性循环。作为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思想状况,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疏导工作,使他们摆脱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增强自制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尽快进入自己的大学生角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要注意中学化学与大学教学内容的衔接,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找准合理的切入点,深入浅出,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尽快地适应大学教学。
2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反应原理,其主要内容为热力学基本知识、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等。二是物质结构,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结构等内容。三是元素化学部分,其主要内容是按元素周期表族的划分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而了解本族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对于这些内容我们不能按照“一本”、“二本”学生的教学要求来授课,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是要突出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独立学院的学生无论是化学基础还是学习能力方面,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结合这两个特征,制定出合理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首先在内容上需精选素材,加强针对性、注重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删减一些理论性偏深或实用性不强的内容,例如动力学中的反应机理、速率理论简介,原子结构中的薛定谔方程等都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针对我们学院的特点,都进行了删减。其次在教学要求上,降低起点和难度,减小坡度,重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旨。第三,要做好和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协调,充分利用学时。例如对于热力学中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U)、焓(H)、熵(S)、吉布斯自由能(G),无机化学只对热力学能和焓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内容只作简单介绍,这样既避免了重复讲解、学时的浪费,而且减轻了一年级新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知识
无机化学概念和理论偏多,内容庞杂、零碎,而且近年来化学知识不断增加,学时却被不断压缩,课堂信息量比较大,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化学史的内容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酸碱电离理论时,融入阿伦尼乌斯的生平事迹介绍,阿伦尼乌斯发表电离理论后,遭到许多权威的反对,在国内也受到冷遇,但是他不屈不饶地坚持说理斗争,最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在讲元素周期性时插入门捷列夫是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又是如何制成元素周期表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一些自然哲学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促进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3.2课堂教学结合生产实际、实验实例
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及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分步沉淀时,先抛出问题“在20mL含有相同浓度1×10-3mol•L-1的I-和Cl-混合液中,滴加1×10-3mol•L-1的AgNO3,哪种离子先被沉淀,哪种离子后被沉淀”;然后请同学进行滴加实验演示;最后再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理论依据是什么”。整个过程大家都很兴奋,积极讨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3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方法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比如杂化轨道理论是新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个知识点,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功能可以形象地展示化学微观世界。通过动画,S轨道与P轨道的杂化过程、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S轨道形成σ键的过程等,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家可以很快地掌握分子的立体结构,并很好地理解沿键轴方向重叠的σ键。但多媒体的知识容量大,有时画面一闪而过,易造成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步伐,整节课下来,学生会头晕、眼酸,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把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和传统板书的优越性结合于一体,营造一个既丰富又切实有效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又能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