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图书档案 » 正文

出版社健康发展途径

2021-4-9 | 图书档案

 

当前,出版业竞争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近580家出版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都在积极地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有的出版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组建出版集团,整合出版资源进行股份制改造,积极抢占制高点;有的出版机构深挖内部潜力,在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上做文章,针对自身实际探索适合发展的经营模式,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使出版业呈现出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崭新局面。

 

一、出版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出版业整体改制现已进入收尾阶段,把出版业整体推向市场,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此情况之下,一些新成立的出版社或小型专业出版社,由于出版经验不足或由于出版范围相对狭窄,迫于经营压力,有的买卖书号或变相买卖书号,有的急功近利超范围出书,违反出版管理规定,造成图书品种繁多图书质量下降,有的甚至同一类型书籍反复出版,不仅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更挫伤了读者的读书热情,而且恶性循环,使图书出版业的竞争更加严峻,更为堪忧。买卖书号或变相买卖书号的图书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这种图书由于发行量小,出版社要求作者承担亏损或费用,这种出版形式也叫“自费出版”。此种图书一般书稿质量还过得去,出版社再把好“三审”关,图书质量还不致出太大问题。作者出版了自己的作品,出版社得到了“管理费”,两厢情愿,皆大欢喜。按出版总署的界定标准,这种“自费出版”应该不算是买卖书号。但由于涉及作者要向出版社缴纳一定“管理费”,有的人也将其称为“买书号”。毋庸讳言“,自费出版”也出版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人为了评职称等目的东拼西凑,图书质量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这类图书由于没有经营风险,如果不涉及敏感选题出版社都比较乐于接受,即使图书质量不高,因为它印数少影响小,也不会给出版社声誉造成多大影响。

 

2“.官书”,即由某领导挂帅主编并由公家出钱出版的图书。这种图书一般将所有预算打包交给出版社(也有的向出版社包销一定数量),出版社的利润取决于该书预算的大小和印制成本的高低,剩得多出版社就赚得多,与市场销售无关。这种形式也叫“委托出版”,即由对方承担全部费用“,委托”出版社安排出版。通常这种图书都是官方运用行政手段编撰而成,然后再利用行政手段摊派发行,有的对行业发展有指导作用;有的编得不好成为文字垃圾,反倒造成了企业负担。这种“官书”交给出版社是“领导的信任”,不但要出,而且要出好,出得漂亮。对出版社而言,出版这种书不需要选题策划,不需要市场推销,只要信息灵通做好公关就行了,而且出版此种图书还容易评奖,所以许多出版社对此趋之若鹜,但遗憾的是出版这种“官书”的机会并不多。这种形式,按标准界定也不算是买卖书号,但实际上也有个书号因素在里边,这是不言而喻的。

 

3.货真价实的买卖书号。买方多是一些以各种名义注册的文化公司,实际是书贩子。他们抓来一些畅销书稿,以最低价格向出版社购得书号将书稿印制成书,然后向社会打折扣批销,牟取暴利。据有关人士介绍,上述出版形式现在是越做越大,大有与传统正规出版平分天下之势,发展势头相当迅猛。这样的“文化公司”全国大城市到处都有,内部设置和正规出版社一模一样,“选题策划中心”“、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总编室”“、出版部”“、发行销售中心”等等一应俱全,所差的就是没有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社社号和书号。这些“书贩子”公司的骨干,大都是原来出版机构的从业人员,他们精通出版业务,熟悉图书市场,善于经营核算,并结有销售网络,对全国各出版社的“书号”行情更是了如指掌。据说有的十几个人一年的出书品种、销售码洋、实际盈利是许多上百人老牌正规出版社的好几倍。许多出版社与这些“文化公司”都有着遮遮掩掩的密切关系。出版社经营不善,书号用不了“,文化公司”就成了亲密的合作伙伴,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一个书号多少钱,现在市场上是有价格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样的“文化公司”买书号出价绝对不会太高,否则他就赚不到钱!

 

一个出版社在经营模式上如果过多地依赖这种“文化公司”,政治上时刻承担风险不说,经济上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可以测算一下,假设一个中小规模的出版社一年成本费用是500万,一个书号的价格是1万元,要是都靠卖书号去维持生存的话,那么这家出版社一年至少得卖出500个书号!先不说出版管理部门给不给你这么多书号,就说你有这500个书号,现在书号价格竞争激烈,也不是你想卖就卖出去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买卖书号的书大都是敏感选题、热门图书,一切由“书贩子”操纵,而“书贩子”唯利是图,一旦铤而走险闯下大祸,吃不了兜着走的首先是出版社。

 

由此可见,买卖书号不但有违国家出版管理规定,存在很大的政治风险性,而且经营上也不是一种良好的经营模式。不去开发自己的市场产品,光靠出几本“官书”卖几个书号,经营上是养不活一个出版社,是肯定要亏损的,这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二、新型出版社应如何走好良性发展之路

 

那么出版社,尤其是新型出版社,良好的经营模式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过不断摸索,逐渐找到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路数和办法,这才是正道。

 

1.好的选题便是成功的一半。上海文艺出版社以天价竞得易中天的《品三国》,看中的就是这个选题的市场潜力。当时上海文艺以发行56万册揭标时,很多人表示怀疑,因为以现在的图书市场,一本图书发行五六万册已是天文数字,没想到上海文艺一下子将此书发到了130多万册,而且还在再版之中——这简直成了天方夜谭的神话了!上海文艺所以能创造如此突出的“两个效益”,难道是他们瞎猫碰了死耗子撞了大运?笔者认为绝对不是。上海人做事一向精明,他们所以敢闯敢干,那是慧眼识珠,一眼看到了这个选题巨大的市场潜力。再说《狼图腾》,这本在许多出版社门前转来转去的图书,为何一下子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文学主编看中?因有专业眼光,知道这个选题的潜在的市场价值。此书一经出版,果然轰动,一时洛阳纸贵。此书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创下了我国出版物版权输出价格的最高纪录。上海文艺、长江文艺,如果不是以市场为平台,以“两个效益”为目标,光靠买卖书号能取得这样令人钦佩的出版业绩吗?显然不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