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英语教学 » 正文

英语教育中激励性评价

2021-4-9 | 英语教学

 

新世纪之初,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涉及许多方面,是发生在教育领域中包括课程的结构、功能、管理、实施、内容、评价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其中评价问题由于其独特的“指挥棒”和导向性特点,首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学生评价正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它要求构建一整套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激励性评价作为这套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运用。

 

一、激励性评价的概念

 

目前对于激励性评价的解说尚未完善,但在已有研究成果中会看到一些研究者有类似概念的定义。普遍认为激励性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所谓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是指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言语、情感、行为举止、教具等激励性方法,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从而获得自信和成功体验的一种策略。

 

二、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小学英语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积极地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去获得认知和发展语言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他们产生负担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适当地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和被赞赏的滋味,培养他们的学习乐趣。此外,小学生到了高年级,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的好奇心不再像初学时那么强,这时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加上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和充足的学习时间,会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使学生拥有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学生产生巨大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是教师所殷切期望的。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对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激励性评价并不完全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长期以来它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都有所运用。笔者发现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视不够

 

激励性评价偏向于微观层面对学生的评价及评价的细节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表现所做出的即时性评价,这一教学环节相对于整个课堂教学系统来说,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在实际英语课堂中,不能明确地认识到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起到的反馈、激励和调控等重要作用。

 

2.针对性不强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虽然评价了,但评价语言贫乏、空洞,模棱两可,针对性不强。学生无论是举了一次手,还是参与了小组活动,无论是读对了单词,还是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评价“Good!”,从课始到课末表扬声一片。教师没有根据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来评价,激励性评价缺乏启发性和针对性,很多评价都是有口无心,只走外在形式。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语言,学生听了不知道好在哪里,哪里需要改进,因此是无效的。

 

3.批评缺失

 

很多教师认为激励与批评是相对的,激励就不能批评。教师为了激励学生,评价失去尺度,不分对错,一味地表扬。其实,表扬作为激励性评价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并不排斥批评,只要批评运用得当,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尽管激励性评价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

 

四、如何有效地实施激励性评价

 

1.利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强化理论认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成功的教学和训练必须有良好的强化效果以及强化技术。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并使这个行为得到巩固、保持、加强;负强化是指对于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消退。该理论还认为,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并认为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利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相当于正强化,这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调节功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的良好行为发生后或学习获得成功时,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强化,赞赏和鼓励学生,学生就会有满足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发生错误行为,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在肯定他们的努力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纠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此,适时地、恰当地使用激励性评价,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成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会更为有效。

 

2.找准学生的需要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从需要着手来探索激励,符合心理规律的有效途径。人的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只有根据人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小学生在个性、智力、体力、兴趣、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采用相同评价标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称赞过于频繁而失去称赞带来的激励意义,但是对另外部分学生来说,会因为称赞标准过高,无法实现而失去促进作用。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单一评价模式,让许多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心理、认知、情感发展有所把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实施激励教育时,要找准学生的需要层次,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