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正文

宝鸡市粮食安全状态分析

2021-4-9 | 农业

 

土地是民生之本,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资源,要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贯彻“珍惜并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要求。粮食安全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73年,当时,它是针对“世界粮食危机”提出的一项政策目标[1]。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了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粮食安全是人类目前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1983年4月,粮农组织又对粮食安全的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三十多年以来,这个概念一直处于演变之中[2]。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保证,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耕地数量的变化必将导致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从而引起粮食生产的波动,影响到粮食的供给安全。而粮食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陕西省许多专家也在耕地面积与粮食安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10-11],在保证全省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也要保护稀缺的耕地资源,以实现粮食安全。

 

1 研究区概况

 

宝鸡古称陈仓,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东与咸阳和西安相连,南与汉中接壤,西北与甘肃省天水、平凉地区毗邻。既是炎帝生息之地,又是周、秦王朝发祥之基,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西部大开发承东启西的重要支点,是陕、甘、川、宁四省(区)毗邻地区的商贸和物流中心。本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干旱多西北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12-14℃,年平均降水量590-900mm,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号称“关中水龙头”。该区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地形特点。山、川、塬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塬占总面积17.5%,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的格局,粮食生产的变化受气候影响十分显著,属“靠天吃饭”地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8 172km2,其中耕地总面积37.8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8.6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种植业面积较大,占66.4%,林业占4.4%,牧业占14.4%,副业占14.7%,渔业仅占0.1%,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采用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提出并定义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压力指数模型[3-4],对宝鸡市近年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数量、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等数据进行分析。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食物自给水平和耕地生产力条件下,为了满足人口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是食物自给率、食物消费水平、耕地生产力水平等因子的函数,公式为:Smin=βGpqk  式中:Smin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hm2/人);β为食物自给率(%);G为人均食物需求量(kg/人);p为食物单产(kg/hm2),q为食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粮食比(%);k为复种指数(%),它是一年中各个季节的实际总播种面积除以耕地面积求得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给出是为了保障一定区域粮食安全,而需保护的耕地数量底线。耕地压力指数可以衡量一个地区耕地资源的稀缺和冲突程度,给出了耕地保护的阈值,可作为耕地保护的调控指标,也是测度粮食安全程度的指标,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公式为: 式中:K为耕地压力指数;Sa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hm2/人),是区域可耕地总面积与人口数量的函数。当K=1时,表示实际耕地面积等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即耕地压力平衡,此时粮食供需平衡。当K>1时,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小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表明耕地承受巨大的压力,粮食供给小于需求,粮食处于不安全状态。当K<1时,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大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较轻,粮食处于安全状态。根据K值的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对策措施,以调节耕地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数据来源于宝鸡市统计局编《宝鸡市统计年鉴》(2001-2010)。

 

3 宝鸡市粮食安全状态分析

 

3.1 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3.1.1 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分析

 

 根据陕西省与宝鸡市2001-2010年统计年鉴[5-6],统计分析了宝鸡市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宝鸡市总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曲线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先减后平稳直到2010年突然大幅度增长,总耕地面积从2001年48.55hm2一直落到2004年的44.06hm2之后一直平稳在46.0hm2到2010年猛增到55.63hm2,十年间的耕地面积变化差异不超过12.0hm2。而在这十年间宝鸡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呈现平稳增长状态,由2001年的326.86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376.9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5.01万人。在人口极具增长和耕地面积温中有增的条件下,势必导致人均耕地面积稳中有减的趋势,2001年至2009年的年的人耕地面积由0.149hm2减到0.123hm2。由(图1)可以看出总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3年,耕地面积以每年4.9的速度减少;2004-2009年耕地面积呈现整体平稳增长状态,平均耕地面积均高于45.7;2010年则猛增到55.6。同时人均耕地面积则有所下降,其中2002-2003的耕地面积减少是因为宝鸡市这两年大力开发旅游业,政府加大了城市园地建设。而2010年的猛增则是由于宝鸡市政府看到了宝鸡市将面临严重的粮食问题,而改变政策,加大了耕地面积的恢复和回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