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职业教育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将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关键性过渡期[1]。如何提高护理实习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带教老师的带教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多年的带教经验,采用改良教学方法,在临床带教中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某学院护理专科学生120名,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2009年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2010年实习的60名护生作为实验组。
1.2教学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式为改良后的教学法,即在不断回顾、温习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临床实践,具体模式为:回顾理论—讲解提问—操作示教—当场练习—下班后再次回顾并记录学习笔记—次日再回顾练习。改良后的教学法要求老师提前制订带教计划,并要求护生提前一天根据第二天的带教计划回顾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第二天带教老师边讲解边提问并作操作示教,再让护生当场练习并纠正错误;练习结束要求护生下班后回顾当日所学理论及操作,并记录学习笔记;次日带教老师再次提问并练习。
1.2.2对照组:教学模式是传统主讲式教学法,以带教老师为主体,具体模式为:老师讲解—操作示教—学生练习。
1.2.3教学效果评价标准:①考试:护生实习结束参加出科考试,考试总分200分,理论与操作各占100分,考试内容为实习计划内的知识点。②调查问卷: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掌握知识点所需时间、对教学的满意度、对学习的兴趣度。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学生反馈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内容,两组护生掌握知识点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的教学法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后的教学法还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两组兴趣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3.1改良后教学法的特点与作用
改良后教学法的特点是护生反复回顾理论知识及反复练习操作,作用是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阶段、第一级记忆阶段、第二级记忆阶段和第三级记忆阶段,前两个阶段为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信息在大脑中仅存20s左右,长时记忆信息则长期存储于大脑中[2]。短时记忆信息需多次重复才可以进入长期记忆阶段,正是根据记忆的这些特点要求护生反复回顾学过的知识,达到长期记忆,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2改良后教学法的优点
3.2.1促使护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护生经过2-3年的理论学习进入临床,有时大脑中一片茫然,在校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无地放矢,不知如何从大脑中整理出来联系实践。带教老师根据提前制订的带教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护生回顾和整理所学知识,并在讲解示教中不断提问,督促护生认真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练习中寻求理论依据。这样,护生的临床实习就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强化理论,最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3]。
3.2.2促使护生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是一种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复杂的操作系统,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任务的能力。心理学家费茨将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动作技能必须经过大量过渡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且不易遗忘,而改良后的教学法正是这样一个过程。
3.2.3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起到激励带教老师的作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强化的是护生的被动角色和依赖性,而改良后的教学法护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护生为中心;同时,带教老师要不断鼓励和表扬护生,千方百计帮助她们成功,让成功的喜悦成为动力,增强她们的自信心,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对带教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带教老师有过硬的技能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带教老师有效的指导与示教非常重要。传统的主讲教学模式,使老师形成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习惯;而改良后的教学法要求带教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知识及专业知识,使师生双方都发挥导向作用,这对带教老师也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