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儿科护生沟通水平提升途径

2021-4-9 | 医学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应从护生开始。护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任何临床经验,他们只是懂得一些理论知识,而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儿科接诊对象为14岁以下的儿童,通常由父母陪同进行健康检查,作为儿科护士除了要让患儿康复,还应该使家长对其工作满意。由于患儿年龄小,具有他们独有的生理性格特征,因而在语言交流和健康宣传方面与成人科室存在差异性。护生由于实践认知能力缺乏常常在与患儿沟通过程中感觉不知所措。如何提高儿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是带教老师应有的责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我院到儿科实习的118名护生的临床沟通培养及其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所有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20.3±1.1)岁。实习周期4周。将护生随机分为2组,每组59人。

 

1.2方法

 

观察组根据每位护生的特点,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及时与护生交流实习感受,随时抽查护生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表现,并对其沟通情况作出评价。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全体护生定期与带教老师进行护理心得交流。

 

1.3评估

 

带教老师拟定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对出院患儿及其家属的服务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并以此作为依据在结束实习后对护生作出评价。

 

2结果(表1)

 

3讨论

 

3.1恰当运用语言技巧,激发护生沟通欲望

 

作为带教老师应与护生建立良好关系,让护生在初次见面就消除对带教老师的陌生感。带教老师应将医院病区的环境、护理常规和注意事项向护生交代清楚,使护生明确实习期间的任务。在与护生交流的过程中避免单项交流,允许护生对带教老师所讲问题产生质疑,带教老师选取典型例子,结合理论将其阐明,让护生充分的感受到合理运用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护理实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针对个人情况,激发他们的沟通欲望,使其能够有效的运用沟通手段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诊疗效率。

 

3.2分阶段实施带教计划

 

带教计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分管床位。每位护生分管2个床位,每个小组成员互相检查,带教老师定期指导,及时教授护生如何自我介绍,如何适时做好宣传教育活动。在护理指导中除教授沟通技巧,还要对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指导。第二阶段,加强沟通。带教老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然后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制订护理计划,并且指导护生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重视患儿的感受,使用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沟通。在教学中,带教老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实地对护生进行沟通指导,使护生更容易投入到情境中,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将这种沟通交流方式自觉运用到实践中。第三阶段,每日总结。带教老师制定每日小组汇报计划,及时纠正护生工作中的问题,使护生之间进行交流。对于在工作中沟通较好的护生应多表扬、鼓励;即使没能按照要求进行交流也应鼓励优先,批评辅助,以免伤害护生自尊心。

 

3.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护生良好的个性

 

在对护生的实习教育中,护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临床指导老师应该根据护生特点以及个性特征对其交流方式合理指导,做到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积极看待护生在实习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虽然培养护生的交流沟通是技术技巧,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真正起作用的是其内在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文化素养,因此,培养护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从实质上帮助护生获得良好的沟通能力。

 

4结语

 

随着护理工作的深入,护理工作者所承担的任务不再是单一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更多的转向了人体所需的心理健康的护理。就护理工作而言,最为基本的就是护理工作者所具备的沟通能力。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由于他们临床经验以及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能力的缺乏往往使患儿及其家属认为他们没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以至于对护生职业技术素养产生怀疑,这样会极大的伤害护生的自信心。

 

护患交流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将这一技术兼艺术理念渗透到护生实习的各个环节,能够潜移默化的对护生以后的护理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使其能够更加贴近患儿的需要,更加人性化得为其进行护理,从而使患儿在一种和谐的护患氛围中接受治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