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农业
中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产量增减变化对世界粮食市场影响很大。中国粮食出问题,就是波及世界的大问题。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在中国不仅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稳定与否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问题。近年来全国人增地减、水资源短缺与污染、耕地质量退化与生态环境恶化等农业资源环境的总体发展趋向,中国粮食生产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形势不容乐观。通过粮食产量波动周期及规律研究,可以为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措施及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作物品种的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调整提供参考[3]。
1粮食产量增减变化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949—2010年的62年中,中国粮食产量有增也有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2009年比1949年的粮食产量提高了3.83倍(图1)。期间,粮食产量年际增减变化以增加为主(图2)。粮食总产实现增产的有45年,即增产的年份占72.58%;粮食总产遭遇减产的有16年,占25.81%。增产最多的2004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3878万t,减产最多的2000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减少4621万t,最大增减幅度达849.9亿Kg。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产3年及以上的共有6次。其中,第1次1950—1958年连续9年增产,累计增产粮食8447万t;第2次1962—1967年连续6年增产,累计增产粮食8132万t;第3次1969—1971年连续3年增产,累计增产粮食4108.5万t;第4次1973—1976年连续4年增产,累计增产粮食4582.5万t;第5次1981—1984年连续4年增产,累计增产粮食8675万t;第6次2004—2010年连续7年增产,累计增产粮食11571.6万t。此外,中国粮食产量连续3年减产的仅有2次。其中,第1次1959—1961年连续3年减产,累计减产粮食6115万t;第2次1999—2001年连续3年减产,累计减产粮食5965.53万t。
2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变化分析
从1949—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年际比值来看,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年际变化基本情况(图3)。粮食产量年际比在1.1以上的年份仅有6个,分别是1950、1952、1962、1966、1970与1973年,即粮食产量增产在1成以上的情况只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及以前(建国初期的前25年)的个别年份。粮食产量年际比在1.09以上的年份仅有5个,分别是1964、1982、1983、1990与2004年,即这几年的粮食产量年际间增产接近1成。1959、1960年两年粮食产量的年际比为0.86与0.85,即粮食产量年际变化较大,减产在1.5成左右。另外2000年的粮食产量年际比为0.9091,即2000年粮食减产接近1成。
3粮食产量变化趋势
以1949年为基期,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年际间有增减变化,但总趋势是逐步上升的(图4)。
3.1粮食产量曲折上升
1949年粮食产量1.1亿t,1966年实现2亿t,1979年突破3亿t,1984年一举突破4亿t,1998年超过5亿t,2010年达到5.46亿t,并实现连续7年粮食增产。
3.2产量周期性波动频繁
粮食产量第1个波峰出现在1958年,波谷出现在1961年,粮食产量峰谷差6100万t;第2个波峰出现在1967年,波谷在1968年,粮食产量峰谷差900万t;第3个波峰出在1971年,波谷出在1972年,粮食产量峰谷差1000万t;第4个波峰出在1976年,波谷出在1977年,粮食产量峰谷差300万t;第5个波出在1979年,波谷出在1980年,粮食产量峰谷差1100万t;第6个波峰出在1984年,但波谷1985年粮食产量跌到3.79亿t,峰谷差2800万t。第7、8、9粮食产量波峰与波谷分别出现在1987和1988年、1990和1991年、1993和1994年,第10个波峰出在1996年,中国粮食产量登上5.05亿t的新台阶,但波谷1997年粮食产量回落到4.94亿t,峰谷差1100万t;1998年第11个波峰,粮食产量增长到5.12亿t,2001年的波谷再次跌至4.52亿t,峰谷差5500万t;2002年的小波峰,粮食产量4.57亿t,2003年的波谷深至4.31亿t,峰谷差2600万t。
3.3产量波峰后紧接波谷
粮食产量年度间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且波峰后紧接波谷。如1967年与1968年、1971与1972年、1976与1977年、1979与1980年、1984与1985年、1987与1988年、1990与1991年、1993与1994年、1996与1997年、2002与2003年共10组,都是粮食产量刚出现波峰下一年马上出现波谷,即粮食产量波动周期短、波动频繁。当然,每一次的粮食产量波动都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不仅有政策导向,还有气候变化、农业灾害、农田基础改造、物质投入、科技进步、国内外市场供求及突发事件等的影响[4]。
4粮食产量波动周期分析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粮食生产经历了如下7个大的波动周期:1949—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由建国初的快速恢复增长到天灾人祸导致大幅度减产阶段;1962—1972年,粮食总产由“三年灾害”期末的1.5亿t逐步提升至2.5亿t的粮食生产能力;1973—1980年,粮食总产徘徊缓慢增长阶段;1981—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粮食总产大起大落阶段;1986—1998年,总体上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创出5.1亿t的历史新高;1999—2003年,粮食总产持续下滑阶段;2004年以来,粮食总产连年增长阶段[5]。
自2004年起,中国实行了一系列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与措施,粮食生产产量逐年恢复,至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创历史新高的5.46亿t,连续7年保持粮食产量稳定提高。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全面统计,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9872千hm2(16.48亿亩),比上年扩大886千hm2(1329万亩),增长0.8%;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t,比上年增加1559万t,增产2.9%。粮食产量连年增产固然令人惊喜,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外,天气状况良好也是中国得以实现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的重要因素。但2008年初的南方冰冻灾害,到北方麦区干旱,随后又是西南5区以及长江中游地区的干旱,都给中国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不小的阻力。加之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减少,今后中国粮食产量要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还需要从科技创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努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