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农业
粮食贡献率是指某地方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上的的比重。湖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明朝开始,湖北省就一直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在全国粮食生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全国有13个粮食主产省(区),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2011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总产量达到8684.4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4%。而湖北省粮食总产只有477.7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17%,在全国排名第十一。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但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粮食贡献率不断下降。湖北省作为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从实际出发,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提高粮食贡献率,推动粮食生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一、湖北省粮食生产现状
粮食生产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产量的波动向较大,自1990年以来,湖北省粮食生产呈现出不稳定性现象,且有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最低为2003年的384.2亿斤,最高产量为1997年的526.9亿斤,波动幅度达142.7亿斤,而从2000年~201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均为450亿斤左右。而粮食的消费量相对稳定,这就使得粮食市场出现一种供需不平衡的状态,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差额较大,需要通过粮食库存方式和调入粮食来调节粮食市场的不平衡状况。如果库存量太小,难以弥补欠收年份的生产不足,则会导致市场投机行为的出现。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性,以藏粮于民,藏粮于田的方式,实现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湖北省粮食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
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将粮食增产作为“三农”考核目标的重要指标,将面积落实作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每年向省外净调出粮食70亿斤左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从常年数据分析,我省粮食收购量一般在200亿斤左右,商品率50%以上;从省外购进粮食20亿斤左右,销往省外90亿斤左右,净调出量保持在70亿斤左右,净调出量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排在第9位。据省粮食部门供需平衡调查,2010年全省粮食消费量385.7亿斤,其中口粮消费约占58%,饲料用粮约占31%。2010年,共从省外购进粮食23.4亿斤,销往外省96亿斤,净调出量72.6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粮食安全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政治问题。目前,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在800斤左右,总体并不宽裕,粮食问题始终牵动着全局。提高粮食贡献率,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是国家粮食和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湖北省粮食收入对农民收入贡献分析
据市场价格监测,2011年,常规稻收购价普遍在每百斤122元~128元,比2010年同期高出20元左右,涨幅20%;优质中晚稻收购价133元~140元,同比上涨25元,涨幅23%;中等质量小麦收购价96元~99元,同比上涨7元~9元,涨幅9%。根据调查,2011年粮农种植效益大幅提高,其中,小麦亩平效益163.51元,比去年提高3.36元;早稻469.02元,提高156.18元;中稻861.1元,提高211.27元;玉米416.38元,提高40.47元。全年粮食可为农民人均增收277元。可见,粮食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农民的粮食销售收入甚至要占到总收入的50%。只有粮食产量增加了,粮食贡献率提高了,种粮农民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四、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
(一)耕地资源逐年下降
湖北省特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制约了湖北省的耕地面积,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5.5%,24.5%和20%,山多地少。湖北省耕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加大。湖北省国土资源部门最新公报显示,湖北省耕地总量呈持续递减态势,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为0.826亩,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低于全国1.41亩的平均水平。其次湖北省耕地的显性流失速度加快。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镇的扩张,公路的延伸以及开发区的建设等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土地,将直接影响粮食贡献率的提高。再次是劳动力的转移,耕地撂荒,耕地非粮化等带来的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等隐形因素也制约了粮食贡献率的提高。粮食种植面积日益萎缩,1991年,湖北省粮食面积为7791.8万亩,占全国粮食面积的4.63%,2011年粮食面积为6183.1万亩,减少了1604.7万亩,减少幅度为21%。
(二)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
随着湖北省粮食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增产逐步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投入。但多年来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湖北省农村劳动教育水平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为1%,具有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不足14%,初中文化程度占6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1%。劳动力素质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劳动技能偏低;二是文化素质偏低;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三)农业基础建设薄弱
湖北省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由于过去多年对农业投入的不足,农业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尤其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防洪抗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下,不能有效保障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近几年,湖北省受灾成灾面积不断加大,尤其是降雨、洪水、干旱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其中2004年受灾面积为1550.261千公顷,成灾面积894.2千公顷,占受灾地区的57%,其中水灾的受灾面积为818千公顷,成灾面积495千公顷旱灾受灾面积257千公顷,成灾面积257千公顷。至2008年洪涝干旱造成的受灾成灾面积机会成倍增长,受灾面积高达4032.8千公顷。此外湖北省有效灌溉面积发展缓慢,2008年,湖北省有效灌溉面积为2330千公顷,相比1999年的有效灌溉面积2130千公顷,平均每年增长20千公顷,这与湖北省7298.3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相比相差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