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外国文学论文
《达•芬奇密码》是美国作家丹•布朗2003年出版的一部神秘侦探悬疑小说,一上市就在美国出版界刮起了一场几乎前所未有的风暴。《达•芬奇密码》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的位置长达两年之久,并且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畅销书名单上。截止到2006年5月,《达•芬奇密码》已经出版了60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44种语言。数百万读者为书中的故事而痴狂,追寻着哈佛大学密码学教授罗伯特•兰登的脚步进入虚幻的世界。纽约书评家珍妮•麦斯林认为“,自从《哈利•波特》出版以来,还没有哪一个小说作者像丹布朗这样‘罪大恶极’地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令读者喘不过气来,用一个又一个圈套哄得读者晕头转向。”这本小说涉及建筑、历史、文化、宗教等各个知识领域,集历史事实、悬疑以及惊悚于一身。当然,在这本小说大受欢迎的同时,也受到诸多的争论和质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无法否认它是文学史上一部成功的小说。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且还在于作者对叙事艺术的娴熟运用。
在这部小说中,丹•布朗从传统小说中吸取了一些有益成分,再加上其中对宗教和历史事实的另类阐释,使读者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小说使用通俗小说的通俗语言,采用传统的情节结构,运用后现代小说技巧来讲述一个严肃话题。丹•布朗的御用翻译朱振武教授认为,雅俗共赏是这部小说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我非常赞同朱教授的观点,同时我认为,正是由于其中传统与后现代的完美结合,才使得它能够雅俗共赏,因此,本文将从这部小说的素材与主旨,叙事框架与手法来具体分析两者的完美结合。
一、完美结合之素材
后现代主义作品不仅否认认知现实世界的可能性,同时怀疑认知工具(或称媒介)的现实性。“在后现代作家看来,井然有序的世界已不复存在,人处在一个不可理解的疯狂世界里。他们的作品否认现实,推崇非现实。”后现代作品主旨模糊,内涵具有不确定性,玩弄语言游戏。然而《达•芬奇密码》强调现实性。丹•布朗在小说中反复强调小说故事是建立在真实的史实基础之上的。
在开篇部分,丹•布朗就宣称小说中所提及的艺术作品,建筑,文献以及一些神秘仪式都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事实确实如此。真实的地名:巴黎卢浮宫,圣叙尔皮斯教堂,罗斯林教堂等等。存在过或者如今依然存在的组织:郇山隐修会,天主工事会,圣殿骑士团等。真实存在的人物:桑德罗•波提切利,里奥纳多•达•芬奇,艾萨克•牛顿,维克多•雨果等等。而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公元325年教会的“尼西亚会议”,中世纪发生的“十字军”东征,墨洛温王朝的演变等等。这些真实存在的事物,增加了小说的现实感,体现了小说的传统性。
作者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相关的艺术史,宗教知识以及历史知识,并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解读,这也正是小说后现代的体现。名画《蒙娜丽莎》无论是名字还是画的布局都被作者解读为是一个“雌雄同体”。名画《最后的晚餐》被诠释为十二个男人与一个女人抹大拉的玛利亚的画像。
二、完美结合之主旨
通过对一系列史实的颠覆解读,小说颠覆了父权意识形态,主张女神崇拜及女权主义的回归。小说中传统的女性主义主旨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君士坦丁大帝及其男性继位者们通过对抹大拉的玛利亚的抹黑以及对女性神灵邪恶化的宣传活动,成功地把基督教转变为男性统治的宗教。同时,小说中还反映了作者的对两性平等和万物平衡的渴望,该后现代主旨在当今战争与恐怖主义肆虐的世界中具有现实意义,势必引起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小说字里行间都表现了男女平等、完美融合的主题,表达了作者追求平衡与和谐的思想。有如兰登所言“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神和女神共同作用保持力量平衡,即阴阳平衡。当阴阳平衡时,世界就处于和谐的状态下。不平衡时,世界就一片混乱。”回忆从耶稣诞生至今,两千年来的精神统治都只充斥着男性话语权,女性在精神信仰中的地位被完全压制。然而,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观打破了男性与女性的自然平衡,导致人类生活的失衡—战争时常爆发,秘密组织泛滥,种族冲突、宗教冲突日益加剧,信仰危机愈发严重,最终只会带来自我的毁灭,人类的灭亡。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权神圣”、“男女完美融合”的思想,正是作者从女性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去反思男性历史以及由于男性暴力本性而导致的当今社会的失衡及信仰危机等问题,体现了作者对当下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契合了人类对和平世界与和谐社会的渴望和追求。这也正体现小说的主旨的传统性与后现代性的完美融合。
三、完美结合之叙事框架与手法
《达•芬奇密码》采用了亚里士多德提倡的传统的线性的,渐进的基本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同时也吸收了后现代小说叙事手法的优点,运用了闪回,消解等手法。
全文框架为一条叙事主线,多条副线同时进行,巧妙地避免了线性叙述较为单调的弊病。该小说的主要叙事框架为:卢浮宫博物馆馆长雅克•索尼埃被害(开端),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与索尼埃孙女、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参与调查(发展),兰登和奈芙对一系列符号和密码进行破解的同时与幕后神秘主脑斗智斗勇(高潮),秘密被破解真相被消解(结局)。该小说从始至终紧扣着这条主线展开故事情节。清晰地主线避免了后现代主义作品的通病:条理不清,可读性较弱。小说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一天之内,如果作者只是流水账似地进行叙事,小说难免显得罗嗦且单薄。为了增加小说的丰富感和饱满度,丹布朗采用了“交迭式”叙述手法,“把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区分纳入一个整体”。作者清晰而有序地一一描述了同一时空下不同人物的动作行为,在紧紧围绕小说主线的同时,又将白化病人、主教、警方等个方面的冲突与斗争作为副线,从而编织出一张纵横开合、交相呼应的叙事之网。同时为了避免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混乱,作者通常都是将副线上发生的事情隔开,散布在相隔较远的段落中,巧妙地避免混乱的同时加强了悬念设置和悬念持续的效果。小说几乎每章都是到关键时刻就戛然而止,而下一章就立刻跳转到另一条副线或另一个场景上。如小说第1章结束时写到警察给了兰登一张令他毛骨悚然的照片,但作者丝毫未透露照片里到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第1章就此结束了。而在第2章作者完全没有提到照片,而是转而描写白化病人杀人后的自虐苦修,却也未交代其中原因。通过镜头切换、蒙太奇等手法,作者把作品演绎得活灵活现,处理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