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外国文学论文
一、引言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nMcCullers,1917-1967)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这一现代文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麦卡勒斯一生备受病痛的折磨,十五岁时患风湿热,但被误诊和误治。之后,她经历了三次中风,导致她29岁时瘫痪,一直缠绵病榻,进入中年不久,便被乳腺癌夺取生命,一系列疾病严重摧残了她的身体。所以,她的作品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体始终贯穿于她的所有作品之中。她的主要作品有《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没有指针的钟》和《金色眼睛的映像》。文学批评家往往将卡森•麦卡勒斯(CarsonnMcCullers)与威廉•福克纳(WillamFaulkner)相比,还有将她与大卫•赫伯特•劳伦斯相比,这样的比较显然生动地描述了麦卡勒斯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金色眼睛的映像》是美国现代南方女作家麦卡勒斯(1917—1967)继其长篇处女作《心灵是孤独的猎手》大获成功以后推出的第二部力作。曾被改编成电影,由伊莉莎白•泰勒、马龙•白兰度、约翰•赫斯顿等巨星主演。小说以1930年驻扎在美国南方的一只军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两名军官、一名士兵、两个女人、一名菲律宾男仆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的悲剧故事。
二、小说中人物•自然•异化解读
1.士兵威廉姆斯•自然•异化
士兵威廉姆斯本来是自然原生态的化身:“他晒黑的圆脸带着标志性的、戒备的无辜表情。他丰满的嘴唇红润,褐色的刘海铺在额头上。他的眼睛是琥珀和褐色的奇妙混合,有一种通常在动物眼睛里才有的无声眼神”[1]2。“他动起来的敏捷和沉默如同野兽或是贼”[1]2,“他的大部分闲暇时间消磨在树林里”[1]3。“士兵最缺不了一样东西———阳光”[1]60,哪怕是在最寒冷的日子他也要光着身子静静地躺着,让阳光渗进身体。他走进一头小母马的隔栏,他快要生小马驹了。“他抚摸它那鼓鼓的肚子,抱着他的脖子站了一会儿”[1]22。人的心灵在这深沉、宁静、和谐、纯净的自然世界中自由飞舞,用布莱尔的话说,“人类的普遍情感必定是自然的情感,惟其自然,才是恰当的”[2]104。可是,他却没能保持住自己的身份,在他误砍了潘德腾家老橡树下垂的枝条以后,开阔的视野偶然给了他一个窥探潘德顿家隐私的机会。他在诱惑下数次潜入潘德腾家偷窥裸睡的莉奥诺拉———潘德腾的妻子,强烈的好奇心逐渐被狂喜所代替。“渐渐地,严肃的脸上被唤起了一种狂喜的表情。年轻的士兵感觉到一种过去从未知晓的甜美,那么强烈,那么奇特[1]59。“静谧的黑夜———他蹲在她的身边,心里涌起默生的甜蜜,心理充满了紧张的力量。他一朝品尝到了这样的滋味就再也不肯罢手了;他的心中被激起了一种中了毒的黑暗渴望[1]148。这种远离自然的不正常的行为不仅是违背道德的,而且是违背自然法则的,他的生活逐渐发生着变化:“他可以木然无语的呆坐几个小时,接着又出其不意地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空闲的时候他再也不去树林散步了,晚上他的睡眠很糟糕,士兵可怕的梦话惊扰了整个寝室[1]145。总之,这是一个“堕落的亚当”形象,失去的天真使得伊甸园不再是他的乐土[3]102。欲望给他带来了彻底的毁灭:在最后一次去潘德腾家偷窥中,潘德顿上尉将他当场击毙。
2.上尉潘德腾•自然•异化
上尉潘德腾是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下恶魔的化身,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认为,人类是生物圈的中心,具有内在价值,人是价值的来源、一切价值的尺度,是唯一的伦理主体和道德代理人,其道德地位优于其他一切存在实体。在这种世界观来看,只有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存在物无内在价值,仅具有工具价值,它们被排除在人类伦理关怀和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之外。近代培根的实验科学、笛卡尔———牛顿机械自然观由于片面强调分析方法,强调主客二分,凸显人与自然的区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对立,进一步强化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无视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价值,极力倡导人类征服、统治、占有自然。在这种世界观的关照下“人类将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甚至就连地球本身都是专门为人类创造的”[4]120。生态社会学家威尔森更是愤然断言:“没有任何一种丑恶的意识形态,能够比得上与自然对立的、自我放纵的人类中心主义所带来的危害!”[5]17潘德腾就是一个具备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人,那是一个晚冬的深夜,潘德腾上尉在散步的途中发现了一只小猫在门口徘徊,这只小猫找到了一处温暖的藏身之地,上尉弯下身听见他惬意地呜呜叫。他把小猫抱起来,感觉到它在他的手心里颤抖,小猫的年纪很小,刚刚能张开它清澈的绿眼睛。可是,这并没有改变它的命运。“上尉最后把小猫带走了,街道的拐角处有一个邮筒,他匆匆地扫视了一下四周,打开结了冰的信槽,把小猫塞了进去,然后继续散步”[1]13。不但对猫,潘德腾上尉对马的态度也很残忍。上尉猝不及防地把马儿猛然向上一拉。他拽拉缰绳的动作如此突兀而急剧,“火鸟”(马的名字)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笨拙地侧踏步,又用后腿站立。然后它稳稳地站住了,马儿虽然受了惊,却还是驯服的。上尉及其满足[1]75。他从树上折了一根长长的软枝条,用最后一丝力气猛烈地抽打这匹马,马大口地喘气,黯黑的皮毛被汗水打湿,弯成了卷儿,起初马儿还不听话地绕着树跑。而上尉不停地抽打马儿。最终这匹马站着不动了,发出心灰意冷的悲鸣。一汪汗水将马儿脚下的松针染黑了,马儿耷拉着脑袋[1]80。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就已经包含了生态意识:儒家提倡的“仁”,不仅是指对人,还指对自然,关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庄子•齐物论》中可以看到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表明自然界与人类平等的思想。人与动物是平等的,都有感受痛苦和享受愉快的能力。如果一个动物能够感受苦乐,那么人类拒绝关心它的苦乐就没有道德上的合理性。史怀泽提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也是如此。”他认为,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善就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就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理。”[6]9叔本华也特别强调了人对自然的伦理道德。他指出:“基督教伦理没有考虑到动物,大家一直装作动物没有权利,他们告诉自己,人对动物的所作所为与道德无涉……这真是令人发指的野蛮论调”[7]90。人类把自己与自然对立起来,总认为有一个“自己”存在,而且自己与他人及外物是对立的。人的心思总是在自己、他人、外物之间徘徊不定,人为地将万物分出美丑来,这样各种思虑和痛苦就产生了。如果不及时反省以人类为中心的自我意识,那么,等待自己的将是无可挽回的悲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人类精神的异化。潘德腾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言人,必将得到这样的结局,在性方面,“上尉保持了男性与女性特质的微妙平衡,他拥有两种性别的敏感,却缺少两种性别的活力。”[1]11望着妻子的裸体,他没有欲望,而是“像被扇了一耳光,脸上带着吃惊的义愤。”[1]15妻子裸身走过去,他浑身发抖地向她追去,并喊道“我要杀了你!”[1]16可是“他有一个悲哀的嗜好:恋慕妻子的情人”[1]11。他既嫉妒妻子的情人,也嫉妒自己的妻子,过去的一年中他渐渐对少校(他妻子的情人)动了感情,这种感情最接近于他所了解的爱情,他最渴望的是自己在这个男人眼里独一无二。他以玩世不恭的优雅姿态接受了这顶绿帽子[1]33。后来他又爱上了士兵威廉姆斯,“对士兵不断的念想让他心如猫抓”[1]109。当他事先知道他肯定会遇到士兵时,“他就会感到头晕目眩,心跳加速”[1]109。“每当他靠近士兵时,他就发现自己无法正常去看、去听”[1]109。他觉得士兵说话的声音“宛如一曲扰人心神的歌儿”[1]109。由此看来,人类应当崇拜自然,因为崇拜自然,不仅能够拯救自然,而且能够拯救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