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外国文学论文 » 正文

海外汉学视角下的格萨尔史诗翻译

2021-4-9 | 外国文学论文

 

1.0《格萨尔》史诗的域内翻译与传播

 

《格萨(斯)尔》是我国藏(蒙)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①。《格萨尔》与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篇幅比《荷马史诗》和《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大),被誉为“世界最长史诗”和“口头文学的典范”。由于口传文学的集体性和流变性,目前还无法确切考证史诗的诞生年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史诗于7世纪初具模型,11世纪时由人民群众在藏族古老的神话、故事、歌谣、传说、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13世纪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蒙古族学者翻译了大量的藏文经典和文学作品,从而,作为藏族民间文学经典的《格萨尔》史诗经过翻译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史诗《格斯尔》。14世纪之后《格萨尔》史诗传播范围更广,流传到纳西族、裕固族、土族等其他民族之中。最早发现、影响较大的书面本是1716年“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即北京用木刻刊印的《格斯尔可汗传》,共7章,是个不完整的本子,但是国外多种语言译本的源本。1954年,一部6章本的蒙文《格萨尔》在北京隆福寺大街大雅堂旧书店被发现,即北京隆福寺竹板本,与上述“北京木刻版”合起来就成为了完整的13章蒙文本。《格斯尔》在蒙古族地区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经人民群众的集体传唱,增添修改,形成了多种不同而又互为依存关系的口头传唱本、抄本、版本。任乃强先生(1894-1989)是国内最早汉译藏文《格萨尔》的学者。他首开非藏族本族人士研究《格萨尔》史诗之端,揭开了《格萨尔》汉译序幕。新中国成立后,《格萨尔》的汉译进入了新的时期。藏汉翻译家王沂暖(1907-1998)是杰出的《格萨尔》汉译者之一,他与华甲(1901-1986,藏族说唱艺人)合作翻译了著名的贵德分章本《格萨尔王传》,于1981年出版。该藏文原本《格萨尔王传》是华甲于青海贵德收藏而来的手抄本,故称“贵德本”。在《格萨尔》藏汉翻译的同时,蒙文《格斯尔》的汉译工作也在同步展开。这些蒙、汉等语本子的出现主要归功于域内各族人士的持久关注和努力,为之而展开的译介基本上都属于域内各民族语言翻译与传播阶段。《格萨尔》在中华民族之间的翻译和流传中,不同民族均在史诗里留下了各自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域内翻译与传播使《格萨尔》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蕴涵着中华各民族的集体记忆,不仅是中国族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创造力的生动见证,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更重要的是为《格萨尔》的外译,他民族化、世界化提供了转译的可行途径。

 

2.0《格萨尔》史诗的域外翻译与传播

 

产生于青藏高原藏族地区的《格萨尔》史诗,以其独特的魅力长久流传于西北、西南、东北等大半个中国,而且早已跨越国境,宛如一朵珍奇的鲜花竞相绽放在许多国家的文苑中,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和珍藏。如果说在中华多民族文学翻译史的大背景下,汉、藏、蒙语之间的《格萨尔》民译和汉译是25域内翻译的话,那么,《格萨尔》的外译则属于典型的域外翻译了。(王宏印、王治国,2011:17)根据现有国际藏学和蒙古学的资料搜集来看,早期在学科意义上开展《格萨尔》译介活动的,大多数是域外的学者,其时间可以上溯到18世纪70年代。1776年,在《在俄国奇异的地方旅行》(ReisendurchverchiedeneProvinzendesrussischenReiches)一书中,俄国旅行家帕拉斯(P.S.Pallasa)首次向俄国人介绍了史诗《格斯尔》,对主人公格斯尔作了评述,并论述了它的演唱形式及其有关的经文。1839年雅科夫•施密特(I.J.Schmidt)的德文版《功勋卓绝的圣者格斯尔王》(DieThatenBogdaGesserchan’s)在圣彼得堡和莱比锡两地同时出版。该书德文意为:“功勋卓绝的十方圣者格斯尔王的事迹”,是施密特在俄国皇家科学院的资助下,根据1716年“北京木刻版”蒙文本译成德语,全书分为7章,共287页,,从英雄诞生和成长为王以前的孩提时代、青年时代的种种惊险遭遇到降魔伏妖、地狱救母等均按故事情节作了译述。此书于1925年再版,1966年又再次重印。其德译本初版于170多年以前,现已成为极为罕见的善本之一,它是《格萨尔》在西方世界最早出现的完全意义上的译本。1936年苏联学者科津(S.A.Kozin)将蒙文“北京木刻本”译成俄文《格斯尔王传———关于仁慈的格斯尔贤王的故事》(Geseriada)在莫斯科出版,并对史诗进行了社会分析,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重视。1961年巴尔达诺(NamzhilBaldano)在乌兰乌德出版了《阿拜格斯尔———布里亚特的英雄史诗》[Gesar(Buriatversion)],并由李福清译成俄文。1980年,德国学者多米尼克•施罗德(DominiqueSchr?der)翻译、出版了土族《格萨尔》的德文版《格萨尔史诗》[Gesar(Tuversion)]。1985年,蒙古国学者策•达木丁苏伦(CendiinDamdinsuren)于乌兰巴托出版了斯拉夫新蒙古文《格斯尔传》(IstoricheskieKorniGesaeriady)。

 

对藏文本的译介研究晚于蒙古文版本,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史诗藏文手抄本资料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发现,人们还不能确定藏文手抄本的存在。直到19世纪末(1893年),俄国人帕塔宁(G.N.Potanin)从安多藏区弄到一部藏文抄本,并在他的一篇名为“汉边地区的唐古特-藏族与中部蒙古族”(Tangustsko-TibetskayaOkrainaKitayaicentralnayaMongoliya)的文章中作了片断的转述,外国学者才开始注意到藏文本《格萨尔》。1931年法国人亚历山大•大卫•妮尔和永登喇嘛(AlexandraDavid-Neel&LamaYongden)的《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LaviesurhumainedeGue’sardeLing)在巴黎以法文出版。大卫•妮尔(1868-1969)是法国东方学家、藏学家、探险家,因其多次到藏区考察,著有不少有关的日记、论著和资料,其中大多被译成多种文字多次重版。特别是在康区旅行时,她得到藏族永登喇嘛(theLamaYong-den)的帮助,并亲自聆听说唱艺人的说唱和参照当时所能得到的各种手抄本,整理、编译了著名的《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TheSuperhumanLifeofGesarofLing)(2004)。全书分为14章,共271页,主要内容包括《格萨尔的诞生》、《北地降魔》、《格萨尔返回岭国》、《霍岭大战》、《姜岭大战》、《门岭之战》和《大食之战》诸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