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古代文学论文
电视剧《三国》在各大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强势推出,其豪华的阵容、精湛的演技、大气的制作和巧妙的处理,给观众带来一道视觉的盛宴,让人们在文争武斗、玄机四伏、群雄逐鹿、战火连绵的历史画卷中感慨唏嘘。电视剧《三国》在尊重原著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对人物语言做了很多艺术的处理。在电视剧的第48集里,鲁肃来到荆州刘备营中向刘备索要荆襄等地,与刘备、诸葛亮、张飞的一段论辩颇为精彩。电视剧中的那段论辩是这样的:刘备:“这么说子敬还是要强索荆襄???rdquo;鲁肃:“不,不是索取,是恭请皇叔归还荆襄。”张飞:“哈哈哈,鲁大人,你可真会讲笑话,我哥哥又没有借你的,凭什么还?”鲁肃:“翼德这话说得好,真是好呀,张将军这话好在哪里呢?好就好在,他等于说:‘如果借了,就应当还。’对吗?”张飞:“对呀。”诸葛亮:(用咳嗽声示意张飞)“喀……喀……”张飞:“我没说错呀……”……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二回中写道:“讲礼毕,分宾主而坐。茶罢,肃曰:‘吾主吴侯,与都督公瑾,教某再三申意皇叔:前者,操引百万之众,名下江南,实欲来图皇叔;幸得东吴杀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今皇叔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于理未顺。’”[1]由此可见,原著《三国演义》中有鲁肃向刘备索要荆襄的这一段故事,但是没有电视剧中的这一段论辩,电视剧中这一段论辩是编剧的创作发挥。
一、剧中逻辑谬误的真值分析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这段论辩中有一个谬误。张飞说:“没有借你的,凭什么还?”而鲁肃用了“等于说”这个语词从张飞的话语里等值地推出了一个结论:“如果借了,就应当还。”很显然,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电视剧中张飞的那句话“没有借你的,凭什么还”是一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就是“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大多数逻辑学教科书认为,现代汉语中“没有……就没有……”和“不……就不……”句式的复句在逻辑学中可以表达“如果并非p,那么并非q”形式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也可以表达“只有p,才q”形式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并且这两种形式的命题是等值的。因此,语句“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可以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也可以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借你的,才还你的”,并且我们将会看到这两个命题是等值的。鲁肃的话语“如果借了,就应当还”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但是我们将会看到这个命题显然和张飞的那句话所表达的命题不是等值的。
我们用p表示“借你的”,用q表示“还你的”,则命题“如果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的逻辑形式是?p→?q。命题“只有借你的,才还你的”的逻辑形式是p←q。命题“如果借了,就应当还”的逻辑形式是p→q。对命题变元p和q进行赋值,那么,这三个命题形式的真值情况如下:(1)令Vp=1且Vq=1,则V(?p→?q)=1,V(p←q)=1,V(p→q)=1;(2)令Vp=1且Vq=0,则V(?p→?q)=1,V(p←q)=1,V(p→q)=0;(3)令Vp=0且Vq=1,则V(?p→?q)=0,V(p←q)=0,V(p→q)=1;(4)令Vp=0且Vq=0,则V(?p→?q)=1,V(p←q)=1,V(p→q)=1。
由于在命题变元p和q的每一种赋值下,命题形式?p→?q和p←q都取相同的真值,所以,这两个命题形式是等值的,可知命题“如果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与命题“只有借你的,才还你的”是等值的。在第(1)和第(3)三种赋值下,命题形式p→q的取值与前两个命题形式的取值不同,所以,它与前两个命题形式是不等值的,可知命题“如果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和“只有借你的,才还你的”都不等值于命题“如果借了,就应当还”。不仅如此,在第(2)种赋值下,命题形式?p→?q和p←q的值都为真,而p→q的值为假,所以,前两个命题形式都不蕴涵第三个命题形式,可知命题“如果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和“只有借你的,才还你的”都不蕴含命题“如果借了,就应当还”。既然如此,从张飞的话语“没有借你的,凭什么还”就推不出鲁肃的话语“如果借了,就应当还”。谬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过程之中。“谬误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谬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一切认识和言论,主要是哲学问题而不单纯是逻辑问题……狭义的谬误,指自觉或不自觉违反思维规律、规则而发生的逻辑错误。”[2]而逻辑谬误一般“分为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两类。形式谬误是由于思维形式的非有效(即推理形式不正确)而产生的,非形式谬误则主要是由于语言歧义或理解虚假等而产生的。”[3]
剧中鲁肃所犯的错误就属于形式谬误,因为他违反了假言推理的形式规则。我们先假设鲁肃是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为前提来进行推理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征之一是:没有前件,未必没有后件。因此,以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前提,通过否定前件从而否定后件的方法进行推理是错误的。但是,鲁肃从“如果没有借你的,就不还你的”推出“如果借了,就应当还”正是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再假设鲁肃是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借你的,才还你的”为前提来进行推理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征之一是:有前件,未必有后件。因此,以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前提,通过肯定前件从而肯定后件的方法进行推理是错误的。但是,鲁肃从“只有借你的,才还你的”推出“如果借了,就应当还”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电视剧中因违反了假言命题等值替换的相关规则而犯形式谬误的不止鲁肃一个人,张飞也犯了同样的逻辑错误,因为当鲁肃认为张飞说那句话“没有借你的,凭什么还”等于说“如果借了,就应当还”并且询问张飞时,张飞作了肯定回答,甚至诸葛亮以咳嗽声示意他时,他还闷闷地说自己没有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