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外国文学论文
“《换位》(1975)是戴维•洛奇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小说。”(Arizti39)该小说荣获霍桑登奖(HawthorndenPrize)和约克郡邮报最佳小说奖(YorkshirePostBookAward),“奠定了洛奇最佳英国小说家之一的文学地位”(Moseley58)。关于这部小说,国外学者从互文性、亲密关系(in-timacy)、元小说特征、对话理论、结尾入手进行了研究。芭芭拉•阿雷茨蒂(BárbaraArizti)说:“《换位》所使用的过分夸张的模式似乎是一种人为设计,这使小说引人注目。”(39)艾达•蒂阿茨(AídaDíaz)认为,《换位》采用了一种削弱传统现实主义技巧而并没有将其摒弃的狂欢化风格(265)。国内学界对《换位》的探讨涉及了戏仿、复调理论、后现代技巧、二元结构等内容,但总体上看,研究专论不多。在讨论《换位》时,一些学者将其与《小世界》、《好工作》放在一起,如姜兆霞以学者冒险为切入点对“三部曲”的主题进行了探讨(110—15);另一些学者将其作为洛奇小说创作的部分内容,如欧荣从标题入手对《换位》标题的多义性给予观照(92—93)。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国内外学者都注意到了《换位》形式、风格的独特性,但是深入、细致的探究还不多见。而“对形式的关注是洛奇作为小说家的责任和批评家的兴趣的中心意识”(Bergonzi59)。鉴于此,本文将采用热奈特、里蒙—凯南等人的经典叙事学理论及研究方法,从叙述聚焦、平行结构、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对《换位》进行分析,以期读者深入、细致地阐释该小说,进而准确把握洛奇小说的思想主旨及艺术风格。
一、灵活多变的聚焦模式
“叙述视角”(pointofview),通常也被称为“叙述聚焦”(focalization),指叙述者与所述故事之间的关系(申丹52)。叙述视角对小说叙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卢伯克曾在《小说技巧》(1921)中宣称,小说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视角问题;马克•肖勒的力作《作为发现的技巧》(1948)则将视角跃升到了“界定主题”的地位。显而易见,视角问题是叙事学界的关注焦点。在众多研究中,法国学者热奈特(GerardGenette)具较高权威性。他选用了“聚焦”一词,并分叙述聚焦为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大类。下文将采用热奈特的聚焦理论对洛奇小说《换位》的聚焦模式进行探讨。
(一)双重纪事的全知叙述
《换位》共有六章。第一章“飞行”这样开始:一九六九年的第一天,在北极的高空,两位英国文学教授以两机相加一千二百英里的时速向彼此飞近……接下来的六个月他俩要交换教职,此刻正前往就任……由于飞机彼此相距太远,用肉眼根本难以看到另一架,所以他们的轨迹在转动的地球上那一个静点相交时,任何人都不曾留意,除了这部双重纪事的叙述者。(2)如果通过这段阅读,读者还不能确定“这部双重纪事的叙述者”是一个全知叙述者,那么请看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从我们有利的叙述高度(比任何喷气飞机还高)一眼看出众多区别中的一点。”(3)热奈特在有关空间的概述中说:“当叙述者描述全景、鸟瞰广阔的视域和众多人物时,他注意到的是叙述者至高的位置。”(225)“飞行”一章通过“故事”(两架飞行于北极高空的飞机上的事件场景)与“话语”(设想在整个故事之上的叙述者)的巧合,巧妙暴露出“叙述者至高的位置”。不言而喻,这种高于故事的叙述权威,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知”或“无所不知”。在小说开始不久,叙述者写道:(1)“双重”,既有广义的“两重”之意,也适用于电报行话所指的“可以同时双向发送信息的系统”(《牛津英语词典》)。(2)如果你乐意,你可以想象这两位英国文学教授中的每一位(两人碰巧都四十岁)都靠一根弹力无穷的脐带与本土、工作地和家中的壁炉相联结。所谓脐带,乃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成……再进一步想象,当他俩在北极冰帽上面对面飞过时,他们各自的波音机驾驶员……开始做出一系列顽皮的特技动作———像一对交尾的蓝鸟般做十字交叉飞行、俯冲、高翔和翻圈飞行,从而把上文提到的两根脐带彻底纠结成一团。这样,当两人踏上对方地盘并从事工作和享乐时,其中一方传回老家的任何震动都会被另一方所感知,反之亦然……(3)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人换位达半年之久,尽管两种环境迥异,两个人的性格有别,而且他们对整个交流安排的态度不同,但他们对彼此的命运相互产生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反射出对方的经历,也不足为奇。(2)引文中序号为笔者所加,(1)中叙述者对“双重”(douplex)的概念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解释,目的是向读者传达他们不知道但对文本的理解又非常重要的信息。缩写词OED(《牛津英语词典》)的标示,引号、引语的使用,表明叙述者信息源的可靠、知识的广博与精通。这些都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必备的特征。对“双重”的解释既为引文(2)的叙述作了铺垫,又引出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在引文(2)的叙述中,作者使用了具有隐喻意义的词语“脐带”———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构成,还将两位教授所乘坐的两架飞机比喻为一对交尾的蓝鸟,最终将两个人物、两根脐带、“同时双向发送信息的系统”联系起来,向读者预示出第一章“飞行”之后可能发展的故事及人物之间的种种关联。暗喻(脐带)、明喻(像一对交尾的蓝鸟)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叙述更为生动、形象,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叙述者通过“你可以想象”、“再进一步想象”等语句,与受述者、读者直接交流,邀请读者加入文本当中,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双重”纪事和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上。引文(3)通过对前面隐喻性内容的解释,将两个主人公目前的状况和将来可能的结局进行了简要概括与预设。《换位》中的全知叙述者不仅能够预示人物的未来,对人物的过去也是了如指掌;不仅描述人物的动作,而且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更重要的是,还穿透人物的无意识,或讨论“有可能发生而没有发生的事情”(qtd.inChatman228)。如:他(菲利普)从没想过与蜂拥在卢密奇英语系走廊的哪个年轻女性有染而对希拉里不忠。换言之,那种想法从未出现在他英国式的自我意识中。至于潜意识如何自又另当别论。也许在他潜意识的最深处可以发现,他此刻喜不自禁的根源正是对性猎奇的期望。果真如此,则尚无相关的零星暗示到达菲利普的本我。(23)叙述者对菲利普的潜意识作了剖析,这一剖析是深刻的,它暗示出菲利普的潜意识有可能变成其意识、行动,因为尽管在菲利普“英国式的自我意识”中,放荡、风流没有位置,但是在美国文化中,这一切并非不可能发生。这种潜意识的再现具有预示之功效,为菲利普的后期变化埋下了伏笔。此外,“果真如此”的使用,表明了叙述者的预示是有条件的,而并非必然确定的结果。米克•巴尔(MiekeBal)认为:“故事的其余部分对开头部分所呈现的结果做出解释。”(95)因此,只有在读者读完“故事的其余部分”,才能完全理解这里“所呈现的结果”的含义。这样,这种闪烁其词的预叙又为读者创造了某种期待。